当前位置:

复制两本古籍花899元,人性化收费才能避免古籍“束之高阁”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一昂 编辑:张瑜 2023-11-04 20:35:44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3.jpg

□刘一昂 (吉林大学)

近日,一则关于国家图书馆古籍复印费的帖子在社交媒体上受到了广泛关注。当事人袁筱旻(化名)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需要借阅国家图书馆的两本古籍,于是向古籍馆普通古籍阅览室申请了古籍复制。根据要求,该学生缴纳了两笔资料复制费,共计899元。(11月3日《华商报》)

这一过程被发到网上后,许多人发出了疑问:古籍复制,为什么这么贵?作为公益性质的图书馆,这样的收费价格是否合理?对此,国家图书馆表示:“我们也注意到近期读者朋友们对于国家图书馆古籍利用方面的意见建议,目前我馆正在进行论证,争取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调整有关举措,做好为广大读者的服务。”

要看到,国内多数图书馆以及部分高校内的图书馆,都可以提供古籍借阅服务,但基本上都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主要是在古籍复制过程中本身会有人工成本的付出,以及设备损耗,收费也是为了填补这部分消耗。另一方面,通过收费也会减少部分读者对古籍的翻阅量,从而达到保护古籍的作用。同时,由于滥用著作权等现象时有发生,图书馆对用户复制文献收费并要求只能用于学术研究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版权流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如果借阅和复制古籍的费用过多,那就在无形中给真正需要查阅和研究这些古籍的读者设置了一层“障壁”。应该说,使用古籍的读者中,部分文史专业的在校学生占据相当大一部分,过高的收费会给他们造成经济负担,长此以往,这就会成为立在一些暂时没有收入来源或者收入较低,但确实急需借阅古籍者面前的一道“费用门槛”,这不仅难以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也不利于古籍“活起来”,更不利于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要“统筹好古籍文物属性与文献属性的关系,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在加强古籍保护的基础上,提升利用效率。”可见,在保护好古籍的前提下,尽力为社会各界利用古籍创造条件,才是“活化”古籍的正确方式,因此,对各大图书馆来说,首先,要推进对古籍文献的电子化,通过全彩影像数字化等技术,积极建立古籍数字库,进一步提高古籍的使用效率。其次,也要多听取读者的意见,完善反馈机制,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比如,对这一事件,图书馆能不能考虑实际情况,在现有价格上进行调整,选择更人性化的收费价格,让古籍之香飘向更多人家。

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搭建好古籍通向千家万户的桥梁,才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一昂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5/96/132307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