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欣瑶(浙江传媒学院)
最近在网络上,一些视频和帖子展示出,部分人在面对现代生活条件时,仍然坚持传统的、看似不必要的节俭和吃苦行为,尤其在老年人群体中,这种“没苦硬吃”的现象更为普遍。经历过困苦年代的他们,往往将吃苦视为一种人生常态,甚至将其视为一种美德。
然而,必须认识到,苦难并不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体验。虽然苦难能够锻炼人的意志,但过度追求苦难则可能导致身心俱疲,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苦难,既不过度回避,也不盲目追求。
“没苦硬吃”的行为往往源于一种错误的观念,即认为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总是想证明我吃的苦比你吃的多,这种观念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一定需要通过苦难来体现。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将苦难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
“没苦硬吃”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当我们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意义的苦难中时,我们可能会错过真正值得追求和投入的事情。这种浪费不仅是对个人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更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在无意义的苦难中消耗自我。
当然,不否认,在某些情况下,经历苦难是必要的。例如,在追求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是,这种苦难应该是有意义的、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无意义的。面对苦难,应保持理性和清醒的头脑,确保自己的行为是符合自身价值和目标的。
总之,“没苦硬吃”并不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行为。它实际上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我挑战,甚至是一种自我“虐待”。苦难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价值,它之所以被赋予意义,是因为我们在面对苦难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坚韧和智慧。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苦难,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来源:红网
作者:戴欣瑶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