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播带货乱象频发:产品质量与价格误导亟待规范

来源:红网 作者:刘家如 编辑:张瑜 2024-03-14 17:56:24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刘家如 (湖南大学)

3月14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消费者网等机构发布《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报告分析了17位主播2023年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其中和消费者息息相关的产品质量和价格误导问题突出。(3月14日《北京时间》)

报告分析了17位主播2023年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其中涉及李佳琦的维权舆情最多,占比高达41.00%,相比去年增长11.79%;其次是疯狂小杨哥、香菇来了、贾乃亮、辛巴和董宇辉,分别占比31.30%、8.59%、4.86%、4.64%和4.40%。消费者权益日临近,人们关注的目光不应只停留于线下产品购买中消费者权益的损害,线上直播乱象更应得到重视。

直播带货是近些年来产生的新兴产业,带货主播通过与供货商达成低价协议来将商品通过直播的形式售卖给消费者。“给家人们谋福利”成为了每位带货主播的口头禅。追溯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各大主播经常为了独家代理权争来争去,品牌方在各大主播的选择上也是“大打出手”。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观众,主播必须拿下更加实惠的价格,但这种价格下买到的东西常常带着“隐形”的价格。比如价格低了产品方在出品时便会降低产品质量,再比如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套餐和绑定购买让消费者以为自己捡到了便宜。前段时间的“李佳琦眉笔事件”,更是消费者在“消费狂热”之后的一次警醒:“为什么我们买的东西越来越不具有性价比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人们只是希望能够便捷地购买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如果商品质量高,价格低,很多人都会愿意做一个回头客。但是,随着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壮大,这样简单的商品购买关系已经变味。从你情我愿的购买沦为一种攀比和争抢,“一二三上链接”的吆喝声燃烧的是人们的荷尔蒙,真正的消费需求却受到了漠视。以及对带货主播的喜爱而产生的“饭圈”乱象,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主播对于数据和金钱的迷恋是一大原因。为了卖出更多的商品,在产品宣传中会故意夸大产品优点,向消费者做出误导性宣传;在售卖时会采取多种规则如满减、叠加券等方式让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东西。带货主播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不做虚假夸大宣传,做好选品工作,不搞误导性营销,全方位自查自纠,洁身自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正当的市场竞争,通过口碑让观众留下来。

有关部门对直播带货行业规范制定的不完善,监督作用发挥的不完全是另一大原因。一些主播出现违法行为,相关法律法规却并不能适时地约束他们,有时还需要消费者的力量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增强对直播带货行业的重视,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并加大对其的监管。直播带货行业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通过多方正确引导,直播带货行业定能行稳致远。

来源:红网

作者:刘家如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7/58/136313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