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研初试高分频频被刷:高校招生自主权需尊重但要经得起拷问

来源:红网 作者:罗超琳 编辑:张瑜 2024-04-11 19:15:16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罗超琳 (黑龙江大学)

近来各大高校都在进行研究生复试,又有一群考研人正在遭遇至暗时刻。最让人崩溃的不是差两分没过国家线,而是明明高分进了初试,却在复试阶段惨遭淘汰。在众多高分被刷的案例中,有位报考上海某大学的学生,今年以437初试第一的高分入围,但却因为复试成绩不合格被刷掉。在此之前他也曾两度以高分通过初试,而在复试被刷。(4月9日 Vista看天下)

我们对考生高分被刷的境遇感到惋惜,但同时也必须明确的一点是,高校是有自主招生权的。我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是可以决定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不招收什么样的学生。这是和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

教育自主招生是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基石与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度扩展的条件。考研初试固然重要,因为它是对学生学术基础的一种检验,但却无法全面揭示一个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及与所报专业的契合程度。此前,某位考生高分入围南大复试,却因面试不过关被刷掉,正说明自主招生打破了唯分数论的桎梏,弥补了单一笔试考核的局限性。其次这也避免分数导向论而造成人才流失的现象,初试稍显逊色的考生,可以在复试中展现出相应的符合招生标准的特质,弥补遗憾。自主招生给予每位考生同等多元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各类具有不同特长和潜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这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全面人才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深层次发展的手段。

但高校正当行使招生自主权时,公众也对考研复试有着一些担心。网上流传着“导师想要你就问你,天上有几个太阳,反之则问你有几颗星星……”的段子,不可否认这些段子有夸大事实之嫌,可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问题是存在的,“双非歧视,保护本校生”的言论也确实让人放心不下。

这些问题也许源自于复试的评价体系差异性。自主招生属于国家层面的招生政策,不同的高校在招生流程、要求、录取上存在差异。以清华与北大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清华研究生复试由笔试与面试构成,而北大复试却只由面试构成;在2023年夏令营申请标准上,清华要求,本科前三年专业或总评成绩排名一般居年级前10%,而北大为5%。除此之外,导师在复试环节的标准与要求在大方向上统一,却在细节出现差异。比如大方向上导师需要思想道德端正,科研能力良好的考生,而当各位考生都以能力水平相当,携带论文、科研等硬件高标准进入复试的情况,导师的选择标准会出现差异。而这正是复试标准中较难处理的一环。因为相比于教有标准答案的初试,在复试客观标准都相当时,导师的选择更倾向主观。但这并非说明复试有失公正,而是在优中择优的情况下,导师更看重谁更适合自己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毕竟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和老师一起承担研究项目,有科研成果是硕士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

大多数高校都秉持促进教育多元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去行使自主招生权,公众也尊重高校的自主招生权,但高校对于复试刷掉学生的结果要经得起拷问。这要求高校必须做到公开透明,确保选拔过程公正公开,结果令人信服。既要坚决杜绝暗箱操作,也要积极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每一名考生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以高分被刷的考生,虽然不能要求学校在公开录取名单上对被刷考生的原因进行说明,但当被刷考生在对高分被刷结果产生疑问,致电高校相关部门时,高校相关部门要尽可能以清晰的被刷原因回复考生。与其被刷考生陷入内耗与了解此情的公众陷入对考研怀疑,不如大大方方给出清晰回应。不回应或者回应模糊不清,本身就会让人对高校行使“自主权”产生质疑。我们在尊重高校自主权的同时,高校也应该尊重公众的关切最大程度上减少“无故”的焦虑。网络上的传播很多时候只是高分被刷的结果,而正是这不明原因的结果引起对公平教育考核的质疑与制造考研人的焦虑、恐慌。

高校刷掉初试高分考生,无可置疑程序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因为这是法律赋予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但公众在尊重这份权利时,高校更应对此感到珍视。这样才是对一个个复试被刷考生“梦醒之后”的最大尊重。

来源:红网

作者:罗超琳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55/137227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