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再“非985、211不读”是理性还是妥协?

来源:红网 作者:蒋欣怡 编辑:张瑜 2024-04-22 20:18:56
时刻新闻
—分享—

5854c583e13447c093971312f27a4306.png

□蒋欣怡(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2024年“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开通,中青报记者梳理发现,与前些年大学生通过考研让自己的毕业院校提升一个“档次”的现象不同,不少学生的选择不再是“非985、211不读”,而是转向更为理性的调剂选择,接受综合评价不如自己本科高校的调剂预录取,这种现象也被大众调侃为为“逆向考研”。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增多,考研难度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逆向读研,逐渐摒弃了“非985、211不读”的传统观念,而是选择报考双非院校,理性地看待各种教育资源和未来发展路径。这种转变,究竟是一种理性,还是一种妥协

过去,许多学生和家长将985、211高校视为教育的“金字招牌”。这种观念的形成,与长期以来社会对高等教育资源的过度追求有关。985、211高校因其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成为了学生和家长们竞相追逐的目标。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选择范围,也加剧了高校间的竞争压力。然而,随着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和就业市场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意识到,名校并非唯一出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择校观的转变,正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反思和挑战,是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的理性规划。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学校的地理位置、特色专业、教学质量、实习机会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方向等实际因素。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学校的名气,而是更加注重学校的实际教学水平和个人发展的潜力。他们开始关注一些具有特色和专业优势的高校。这些高校或许在综合排名上不如985、211高校,但它们在某个领域或专业上却有着深厚的积淀和独特的优势。选择这样的高校,不仅更符合个人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也更能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华。

这种转变,无疑是一种理性的体现。它表明学生们在择校时更加理性和成熟,更注重教育资源的实用性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以适应企业对实际技能和专业素质的看重,应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学历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名校的牌子或许能带来一时的荣耀,但真正决定未来的是个人的能力和努力。

然而,这种转变背后也反映出考研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考研热”持续高涨,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后出现的学历贬值,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学历成为找到好工作的必要条件。此外,一些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佳,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学历。“逆向读研”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考试压力。因此,我们也应看到其中蕴含的妥协与无奈。

“逆向考研”这一现象值得关注与思考。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教育资源和职业发展路径,更加关注和重视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要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红网

作者:蒋欣怡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66/137544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