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0后帮千人“复活”亲人,善行背后的伦理边界

来源:红网 作者:杨柳 编辑:张瑜 2024-04-04 11:18:23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png

□杨柳 (宁夏大学)

清明之际,人们会愈加深刻地追思已逝亲人,而 AI 等新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可能性。近日,一名90后程序员商家张泽伟用 AI 技术帮上千人“复活”逝去亲人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依据“复活”程度不同,价格从几百至上千不等,此事引发广泛讨论。

张泽伟称,在制作 AI 数字人之前,会进行严格审核流程,必须具备制作形象的授权或直系亲属证明,同时对制作 AI 数字人的原因加以沟通,并签订合同以明确使用场景和范围。AI 数字人以大语言模型驱动,为每个用户定制专属模型,经不断迭代升级后,“真正会实现一个‘意识永生’”。谈及提供此业务的初衷,张泽伟表示,人在经历亲人挚爱逝去的打击后,如何走出这悲伤时期尤为重要,他希望借由这样一种产品,让已逝亲人陪伴、疗愈人们,缓解其思念。在交易方式上,张伟泽表示,现有交易模式主要为私域流量,期望未来能借助淘宝等网络平台获取更多客流,并为客户提供更多信息安全保障,为每个普通人或其亲人打造专属“数字分身”。

积极来看,这位90后程序员之举充满善意与人文关怀。借技术手段,他为上千人提供了与逝去亲人再相遇的契机,予其心灵慰藉。冰冷科技借感情赋予的温度,亦能安抚人类破碎之心,让他们因亲人逝去而变得灰暗的世界重新燃起希望的亮光。

然而,我们决不可忽视其中潜在的伦理问题。首先,在“复活”亲人过程中,涉及的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如何保障,以及如何切实确保这些信息不遭滥用或泄露,着实是一个需要去认真予以考量的问题。

其次,虽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思念之苦,但也存在让人们过度依赖虚拟亲人形象,沉溺虚幻世界,进而疏忽真实生活中情感构建的可能。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终日凝视水中倒影,不吃不喝,终憔悴而死的少年那耳喀索斯,被“复活”的亲人,是会给人们带来虚幻的希望,抑或是致使他们陷入到更为深重的痛苦当中,也是我们应该思索的问题。

此外,针对“复活”亲人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亦存一定程度质疑之声,被资本加持的算法下诞生的“数字灵魂”究竟是逝去的亲人,还是资本把持下的商品,及被“复活”的亲人提出的经济需求究竟是其本人请求,还是资本运作下的促销方式,通过现有手段也是很难判断的。而失去过一次亲人挚爱的消费者是否还能忍心拒绝已逝亲友的请求这一点,或许也是留给资本营销的捷径之一。

面对此种现象,我们更应把控好伦理界限。一方面,需充分施展科技的优势,为人们供应更多的情感支撑;另一方面,亦要对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保持警觉。相关的部门与科技从业者应该强化对技术的监管及规范,保证其合理、合法地运用。与此同时,对公众关于科技方面的科普与教育也应该及时跟上,让公众有能力更加理性地去看待这一问题。

或许技术本身并无善恶,它如同一面镜子,时刻反映出来的只是操作者的价值取向。总之,90后程序员帮上千人复活亲人之举,既让我们望见科技温暖一面,亦提示我们关注其中伦理问题。唯有在科技与伦理间找寻平衡,把握善行背后的伦理边界,客观对待技术,强调人的责任,方能让其折射出人性光辉。

来源:红网

作者:杨柳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96/1370307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