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有无奈妥协的“实然”,也有仰望星空的“应然”

来源:红网 作者:陈自强 编辑:张瑜 2024-10-18 21:59:39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选拔赛.png

□陈自强(南京师范大学)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尤其是人才选拔制度的批评,总会面对一种强大的内部反对力量——“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除了高考,还有更公平的上升途径吗”……

其实上述“批评”与“批评的批评”是不同层面的对话,一个是在应然层面,讨论“理想的、最佳的教育应该怎么样”,一个是在实然层面,坚持“从现实出发,教育只能怎么样”。

“实然”与“应然”层面的混淆,或许也是近日北京大学副教授林小英在综艺《十三邀》当中一番话引发巨大争议的核心原因。

在这一期节目中,林小英谈到了自己对当下教育内卷的反思:“什么学习争分夺秒,只争朝夕,朝夕那么漂亮,你看夕阳就快上来了,干嘛不去看看?”“我天生就含蓄,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下说话。你可以说我情商不高,可是我为什么要高呢?”“每个人的平衡点都不一样,每个个体就是不一样,那你就要学会自己去进行自我探索”“现在的教育系统似乎只为升学做准备”……

批评者不少,在他们看来,林小英这一套说法固然是正确的,他们也在观念上认同,但现实中没有可操作性,不过是“夸夸其谈,真的能改变中国教育的内卷现状吗?”

一位母亲分享自己以个体抗拒内卷的经历,“我已经在极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了,尽最大的努力,不让他去补课班,留在公立学校,不海量刷题,带他去见识世界,勇敢去做自己,可是我能保护到什么时候呢?”言下之意是,个人的能动性在铁板一块的社会面前,是极其无力的。

但简单辨析会发现,林小英在“应然”层面进行批判思考,而批评者则是面对“实然”发出无力叹息。看似对话,实际各说各话。要认识到的是,一种批判性的“应然”反思对一个社会是极其宝贵的,其提供一种超越现实的远见,让芸芸众生在脚踏实地之余,还能抬起头来仰望星空,也是一种进步力量,在对社会的批判中,推动社会进步。

并且,批评林小英“何不食肉糜”实际上有失公允。林小英为写就《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一书,历时3年深入6个省份7个县域25所不同层次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多角度挖掘并呈现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从书中可以看到,林小英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农村、县城教育的现状,从这个角度讲,她怎么可能不知道“高考是农村孩子走出大山最公平的一条路”?

相反,她的调研反而让她对这个不容置疑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她发现在城乡二元体制、经济发展差异、教育商业化、县中“塌陷”的影响下,农村包括县中孩子接受的教育质量并没有变得更好。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强调“高考是最公平的出路”,反而掩盖了不少身处教育“洼地”孩子正在遭遇的不公平——而这本该是优化的方向。

从“实然”的角度看内卷,其或是无奈之举,常走进“除了卷,还能怎样?”的死胡同——但超越内卷的反思依旧是必要的,其带着我们超越脚下的一亩三分地,以仰望星空,始终有一个理想的教育形态作为彼岸参照,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教育有更好的样子”。这也就是林小英抛出的思考最大的价值。

来源:红网

作者:陈自强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4/52/143733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