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博物馆被指“不尊重历史”,文创开发是“创新”还是“失心”?

来源:红网 作者:廖予茜 编辑:吴海刚 2025-07-10 15:43:25
时刻新闻
—分享—

□廖予茜

近日,一款以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简称“蝠桃瓶”)为原型设计的文创产品,在网络上引发“不尊重历史”的争议。有网友发帖称,这款冰箱贴的“发光功能”与“瓶底开孔”设计,与蝠桃瓶流落海外期间被填埋狗粪沙泥、改装为灯座的特殊历史形成了令人不适的呼应。(7月9日 中国新闻网)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温度与民族的记忆,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蝠桃瓶作为世界仅存孤品,近代因战乱流落海外,曾被美国奥格登·里德家族用作灯座,瓶内还被加入伴着狗粪的沙泥长达40年。2002年,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以4150万港币的天价竞得此瓶,并于2004年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这份历经波折的回归,承载着人们对文物回家的喜悦和对历史伤痛的铭记。

而此次上海博物馆推出的这款文创冰箱贴,却让这份珍贵的情感变了味。“发光功能”与“瓶底开孔”的设计,如同在历史的伤口上撒盐,刺痛了公众的神经。网友们的质疑声此起彼伏,“这不就相当于纪念林则徐,然后纪念品是鸦片?”“做文创的人究竟有没有好好做背调啊?”这些声音反映出公众对该设计的强烈不满。

文创行业的初衷,本是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但在追求创意和商业利益的道路上,一些从业者似乎迷失了方向,他们只看到了文物的商业价值,却忽略了文物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情感与文化精神,这种“消费历史苦难”的行为,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民族情感的伤害。

文创开发者肩负着守护历史文化的重要责任。他们应该明白,文物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进行文创设计时,开发者需要深入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件文物,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具有创意又能传递正能量的文创产品。

提升历史素养和文化敏感度,也是文创开发者必不可少的功课。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文创开发者应该多读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与文物“对话”,增强对历史文化的感知能力。只有具备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敏锐的文化洞察力,才能在文创设计中避免触碰历史的伤痛,让文创产品真正成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桥梁。

文创开发不应是一场“失心”的狂欢,而应是一次“创新”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文创行业需要在创意、商业利益与历史文化之间找到平衡,希望文创行业能够汲取此次事件的教训,以更加严谨和负责的态度,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文创产品,让文物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廖予茜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54/151160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