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卫招聘需笔试面试,如此“考非所用”为哪般?

来源:红网 作者:高家千 编辑:刘经纶 2025-07-27 16:12:43
时刻新闻
—分享—

□高家千

上海青浦区一则环卫保洁岗位招聘公告引发各方关注:拟招录44人,要求本地户籍且符合规定年龄。结果吸引198人报名,比例将近1:5。招录方称,因报名人数多,设置笔试、面试等相对公平的录取途径。薪资方面“依法缴纳五险一金,除基本工资外还有高温、低温等补贴”。(7月26日 九派新闻)

扫个马路还要考试?不少人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会觉得小题大做。但转念一想,“博士城管”“斯坦福博士考乡镇岗”的新闻早就不稀奇,这些高学历群体多是主动选择基层岗位,而如今环卫工“开考”,虽背景不同,却也从侧面反映出就业竞争的激烈,也算顺理成章。那句爸妈拿来吓唬娃的玩笑——“不好好读书,以后扫马路都没人要”——说不定真要成现实了。

设置考试的初衷可以理解,人多岗少,标准化考试确实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遴选方式。然而,环卫工作的核心要求更在于体力、耐力、责任心以及实际清洁能力。现行的考试内容集中在“垃圾分类常识”等理论知识上,不是说这些知识毫无必要,毕竟环卫工作也涉及垃圾分拣、环保规范等基础内容,只是不应过度拔高理论考核的比重,否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能扛大扫帚的人,可能因为笔试不合格被淘汰;有经验的熟手,可能因面试表达不佳而失去机会。

这种“考非所用”的选拔,最可能“误伤”三类人群:50岁以上的中高龄劳动者、低学历但能吃苦的务工者、急需养家糊口的低收入群体。他们往往具备岗位所需的核心实操能力,但可能因不适应笔试形式、文化程度有限、或者难以承受周期较长的考试流程而落选。被淘汰的他们,往往被迫去打不稳定的零工,从而陷入更艰难的处境。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考试回归“岗位本身”。建议大幅弱化脱离实际的笔试权重,重点考核体力耐力、工具使用等岗位所需的能力。对于中高龄等特定就业群体,可考虑在体能达标的前提下,放宽理论要求,或直接侧重实操评估。为确保公平性,制定明确的体能测试标准和详细的实操评分细则,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清晰、公正的规则下竞争。

环卫招聘不该成为“知识竞答”,而应该聚焦一个简单问题:谁能把地扫干净?这个岗位需要的不是会考试的人,而是能干活的人。真正的公平,是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价值。

当招聘标准与岗位需求脱节时,我们既要维护公平,更要关注适用性。好的用人机制,应该给踏实肯干的劳动者一个改变生活的机会,这才是对“公平就业”最好的诠释。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高家千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61/151584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