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禹
餐饮行业的信任,往往藏在一道“后厨门”里。7月24日,美团旗下拼好饭宣布推出“百万亮厨”计划,计划联合20万商家打造透明开放标杆,推动100万商家升级“明厨亮灶”,并对采用视频直播、图文实况等方式主动开放后厨的商户提供专项补贴与流量扶持。
简单来说,就是商家可以通过轻量化的“食安日记”等功能公开照片、视频等,并获得平台的流量扶持;同时消费者在美团拼好饭点餐时,也可以看到这些照片视频等,进而安心点餐。
截至目前,已有超30万家商户上传了门头图、店内环境图和后厨图,超过11.7万商户开通了视频直播功能。拼好饭的后厨,正变得越来越透明。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在很多用户心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价格越低,食品卫生越难保障。拼好饭所主打的“高性价比”,虽然在实际体验中受到大量用户欢迎,但在心理层面仍容易被贴上“廉价=低质”的标签。
而平台主动推出“百万亮厨”计划,推动商家上线“食安日记”“明厨亮灶”与“后厨直播”,本质上就是在打破这一成见,用更直接的方式去重建信任,也为拼好饭这一商业模式正名。由此,消费者不再凭价格揣测质量,而是以真实可感的后厨环境判断一顿饭的质地。食品安全不再是默认信赖,而是通过机制建设,让“吃得安心”成为平台体验的一部分。
事实上,如果深入分析一下拼好饭的逻辑,就会发现它并不只是简单地“压低价”,而是一种围绕效率与结构重构的模式创新。它的低价并非依靠平台大规模补贴或商户让利,而是通过SKU(库存单位)精简、集中备餐、统一配送等方式,大幅提升供给端的效率,降低每一单的边际成本。
简单来说,和传统外卖不同,拼好饭不收佣金,每单利润是确定的,商家只需专注做几款人气套餐,就能靠走量赚钱。对小店来说,这是拉订单、稳收入的好工具;对老品牌,是打破圈层、吸引新用户的突破口;对新品牌,是测试和打造爆款的练兵场。
看似便宜,其实拼的是效率和精准,让商家少做无用功,多赚确定钱。让各种不同的市场主体都能找到一个切入外卖餐饮的视角,提升了线上餐饮的整体活跃度,也撑起了一个“便宜但不将就”的外卖新叙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动作,并非孤立于平台内部,而是在外卖行业整体竞争逻辑转变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在过去一段时间,平台间价格战愈演愈烈,非理性补贴不断将用户和商家卷入一场内卷式的价格战。但问题也随之而生:商家利润被挤压,定价体系被破坏,骑手工作强度猛增,配送效率骤降等问题,商家、用户、骑手都开始承担恶性竞争的负面冲击。
面对这种虚假繁荣,在过去一周内,已有湖北省、陕西省、云南省以及北京、青岛、大连、大同、重庆、深圳等超10个省市的餐饮行业协会陆续发布相关倡议书,呼吁平台停止非理性补贴、取消低于成本价补贴活动。这其实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外卖行业当然存在竞争,但竞争的方向不能是资源的空耗、信任的透支,而需要转向以商户生存权、消费者福祉、产业链韧性为基石的新范式。
而拼好饭显然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外卖的“买卖结构”,但通过平台的信息集纳分发和信誉担保,让生产端更加集中化生产,让消费者获得性价比体验,同时保障了基本的盈利能力,从而实现多方共赢,却不对市场造成巨大的扰动。
相信在未来,外卖市场拼的不是谁补得更多,而是谁更能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商家的服务逻辑,并将两者通过更有弹性的机制连接在一起。也希望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良性创新,能够改进行业的整体品质、从业者的总体福利,而不是粗暴地用价格“打倒对手”“压垮商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熊禹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