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
2022年7月,杭州市临安区万华广场一台专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免费送水的爱心冰箱,曾引发全网关注。三年后的今天,这台爱心冰箱仍在默默运转。然而,7月19日,爱心冰箱的抖音号发布了一段视频,令人痛心。视频显示,一名身着某代驾平台马甲的男子,在7月7日、8日、9日凌晨,连续到爱心冰箱“免费进货”。按照规定,每人每次仅能领取一瓶水,可他却用塑料袋大量打包带走。工作人员无奈表示:“前天(17日)晚上,志愿者一直等到(18日)凌晨2点多,终于等到他。跟他说明不能多拿,他却称家里就他一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7月19日 红星新闻)
爱心冰箱,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温情,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揩油“爱心冰箱”的行为,却凸显出个别公民素质的缺失,如同生活中的一抹污浊。对于这类揩油者,我们绝不能无奈,必须予以惩戒。
为何要进行惩戒呢?其一,这种行径将“爱心冰箱”变成了个人的“私有仓库”,严重亵渎了其存在的意义;其二,若对此类行为纵容不管,极易引发“破窗效应”,最终导致“爱心冰箱”这一爱心举措走向终结;再者,惩戒此类行为,也是对爱心冰箱真正使用者权益的保护。
多拿行为本身就是违背公序良俗的不道德之举,若管理方已明确规定“一人一瓶”,而他却公然超额取水,这种行为就可能涉嫌盗窃。总之,此类行为既违法又违背道德,必须对其严惩,让他吸取教训,不敢再公然挑衅“社会爱心”。该男子连续三天到爱心冰箱拿水,7月7日打包带走多瓶水后还对着镜头挑衅;7月8日发现冰箱没水,竟指着镜头抱怨;7月9日在触发监控警报声后,仍对着镜头打包带走水,还挥手告别。这种公然挑衅爱心公益事业的行为,实在令人愤慨,必须予以惩罚。
一瓶水,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映照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多拿几瓶水,虽是小事,但其传递出的恶意却不容小觑。“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恶小”不断积累终会酿成“恶大”。我们必须通过惩罚,让这类人“悬崖勒马”。
爱心托举时代文明,公益为美好生活赋能,好事营造身边幸福。然而在现实中,有些人不懂得珍惜,将个人利益置于爱心、公益之上,甚至侵犯爱心权益,破坏公益价值,亵渎好事意义。对于这类人,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教育层面,必须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让他们明白贪小便宜终究会吃大亏。
当然,这一事件也暴露出我们爱心公益事业存在的漏洞,面对侵犯爱心公益的行为,有时竟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必须完善爱心公益的保障制度,赋予“爱心冰箱”应有的“脾气”,对那些多拿多用者予以严厉斥责、制裁与处罚。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唯有完善护航机制,爱心公益事业才能行稳致远。规范并护航“爱心冰箱”,刻不容缓。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殷建光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