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开放应超越暑期热,让知识活水四季长流

来源:红网 作者:宋谋春 编辑:汪敏星 2025-07-25 15:17:28
时刻新闻
—分享—

□宋谋春

今年暑假期间,一批高校校园、实验室以及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从游学百年学府、体验尖端科研、到共享健身空间,“象牙塔里的暑期嘉年华”热度逐渐攀升。暑期去哪里?也许高校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躲开人挤人的热门景区,又能在校园林荫道、藏着故事的老建筑里给身心充充电。(7月24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暑期的高校正上演着独特的风景线:苏州大学古建筑前蜿蜒的长队,北京科技大学游泳馆里跃动的身影,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中孩子们闪亮的眼眸。当象牙塔暑期主动敞开校门,百年积淀的学术资源便汩汩流入公共生活的河床,为燥热时节注入一缕知识清泉。这无疑是高校服务社会的温暖实践。

然而,暑期热潮之下也有隐忧。高校资源如潮汐般随着暑假涨落,带来双刃剑效应:峰值人流冲击校园秩序,学期回归时一些资源却重归沉寂。这种脉冲式释放,使管理成本陡增而社会效益难以沉淀,更折射出临时性开放的脆弱根基——公众收获的往往是碎片化的体验,而非稳定可期的文化滋养。

破解困局,需将“暑期嘉年华”升级为常态化运行机制。不妨以校园生态为底色,构建精细化管理框架:为体育场馆、实验室、图书馆设置分时共享的“动态调节阀”,借助智能预约系统实现需求与承载力的精准匹配;在保障教学核心区安全的同时,开辟市民可触达的文化呼吸带。更重要的是激活社会共治力量,让社区代表、校友资源成为开放体系的“毛细血管”,既分担管理压力,更织就高校与城市共生的联结网络。

当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不再只是暑期游客的背景板,当矿大的地质标本常年向少年敞开探索之门,高校便真正实现了从知识殿堂到公共文化枢纽的蜕变。这份蜕变远非物理空间的简单敞开,而是高校精神与城市脉搏的深度共振。公众期待的从不是一场限定时间的知识快闪,而是无形之墙后,学术资源如不竭活水般润泽人们日常生活的恒久图景。

高校之“大”,终须在与社会共享的常态运行中印证其担当。当知识活水突破季节闸门,围墙内外便真正滋养出文明生长的沃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宋谋春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69/151551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