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靈(上海交通大学)
7月24日,深圳刘女士发帖称,她参加当地一家公司面试时,因不满面试官的无礼态度,与其争辩了几句,便遭其殴打致腰椎骨折。7月25日,九派新闻报道称,“女子遭面试官殴打致骨折”事件涉事面试官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施暴者被警方刑拘,固然是咎由自取,但这起极端事件,照出的远不止一个人的暴戾。这起事件背后所暴露出的职场生态问题,绝非一句“刑拘”就能轻易盖棺定论的。
表面看,这是个别面试官的戾气爆发。实际上,面试场所的密闭性与缺乏监管,才是使其沦为权力肆意妄为“无人区”的根本原因。面试官掌握着求职者渴望的工作机会,天然处于强势地位;而求职者为了一个机会往往小心谨慎。据刘女士称,“8个面试者等了半个多小时,面试官才来,他一来就批评其中一个女生‘坐都坐不好,可以直接走了’。”这种细节恰恰印证了双方在招聘场景中地位的不对等。遇上素质低下的面试官,再碰上缺乏监督的封闭环境,求职者的质疑或不满,就容易被对方视为对其“权威”的冒犯,拳头便成了他们维护“面子”最粗暴的方式。这不是简单的“冲动”,而是权力在手又无人看管时,可能滋生的恶果。
涉事企业的反应同样令人失望:沉默。新闻发酵至今,公司仍未出面回应,反而觉得刘女士在演戏。这位施暴的面试官是如何被录用的?公司是否认真考察过其综合能力,特别是基本的职业操守和品性?面试过程为何能允许个人关起门来“一言堂”,甚至在发生肢体冲突时无人制止?都亟待解答。企业作为招聘的组织者和责任主体,其沉默与推诿,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也折射出部分企业将招聘视为成本最低、约束最少的“法外之地”。
法律的事后严惩难以弥补招聘环节在“预防”与“干预”上的漏洞。现行劳动法规对招聘阶段求职者权益的保护较为薄弱,导致求职者在面试中遭遇侵权时投诉无门、举证艰难,劳动监察部门也常因介入依据不足而反应滞后,无形中纵容了面试间的“丛林法则”。要打破面试间的“权力黑箱”,需多方发力、压实责任:企业应强化内部管理,严格培训与监督面试官,明确其行为边界;人社部门需加强对招聘流程的监管,设立投诉渠道,严肃处理违规企业;社会舆论也应持续关注,形成威慑力。
招聘,本该是人才和企业互相了解、双向奔赴的起点。当面试间沦为恃强凌弱的暴力场所,被击碎的不仅是求职者的骨头,更是整个社会对公平就业环境的信心。这一记打在求职者身上的拳头,更应该重重地敲在所有企业和监管者的心上——是时候堵上漏洞,负起责任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佳靈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