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卖员发现血枕报警,“流动的群体”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来源:红网 作者:王晨雅 编辑:汪敏星 2025-08-19 21:14:29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王晨雅(重庆大学)

近日,四川乐山一名外卖员张焜在某小区附近发现了一个白色枕头,上面用暗红色液体书写的“110 625”,察觉异常后他及时报警。经过排查,民警将被困房间三十余小时的周女士救出。

事实上,外卖员察觉异常并救人的事情并非个例。从郑州外卖员董坤鹏在送餐途中偶遇一小区火灾,冲进火场背出卧床老人,到陕西榆林兼职骑手刘满成跳河救人,再到外卖员张亚明徒手攀爬三楼救下男童……随着个体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成为孤立的“原子”,这些外卖员的举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以外卖员、快递员为代表的“流动的群体”,如何成为连接“原子”的力量,在大街小巷中及时发现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治理?

在日复一日的城市运转中,“流动的群体”能协助维护社区日常秩序。数据显示,全国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总量约8400万人,群体基数大,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各层次。出于职业特性,他们会关心城市角落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道路是否通畅,也会注意到哪些商家卫生条件不合格、消防措施不完善。这些无法被及时关注、随时检查的问题,在他们的协助监督下,就可以快速、切实得到解决。如上海市长宁区推行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鼓励外卖骑手协助发现道路破损、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如今,“流动的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已逐渐从治安巡逻、隐患排查扩展至食品安全监督、城市更新等领域。

在突发情况的社会应对中,“流动的群体”能及时从寻常中察觉异常。他们熟悉城市的每条街巷,无论昼夜都在城市的每个小区与街道上穿梭忙碌。正因为拥有着时间和空间的广阔覆盖度,他们能够成为异常情况的早期发现者,也能够成为处理突发情况的重要力量。街道与社区的治理力量难以时刻关注复杂动态的社会生活,而“流动的群体”的工作特性恰好与之形成互补,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并做出应对。在这些见义勇为的行动中,也存在部分因救人心切而忽视自身安全的情况。若能加强对快递员、外卖员等人的急救技能、应急演练等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突发情况的警惕意识与处理能力,救人者自身的生命健康能够得到保证,对突发情况的处置效率也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要让“流动的群体”更广泛、有效地参与社会治理,还需健全相关体制。民警将被困卧室的周女士救出后,为鼓励外卖员张焜的乐于助人行为,除荣誉称号与奖金外,乐山市中区公安还聘任张焜为平安守望者联盟成员。目前,“流动的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仅限于各地区试点与部分积极人群的参与。要推动更多人参与其中,不能仅依靠单纯的“表彰”,更需要制度的赋能。一方面,可建立地区异常信息快速响应通道,通过小程序或专门平台联动公安、社区等部门快速核验、处置异常情况;另一方面,可完善相关培训、管理制度,设立相应激励机制,让自发的热心变为有组织的力量,同时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便利以及给予切实的物质回报,充分保障参与者的权益。

当这些“流动的群体”深入参与社会治理,就可以将每一户人家、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连接起来,将城市中的人、事、物沉淀为具体可感的“附近”,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到那个时候,外卖员对血枕的发现就可以不再是偶然,而是制度赋能下的必然,城市也将在有序运转中更添一份温暖与可靠。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晨雅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53/1521261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