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丢包被索要5万”是剧本,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来源:红网 作者:余舒妍 编辑:汪敏星 2025-08-13 21:16:27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余舒妍(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某奢侈品回收店刘某和李某为吸引流量自导自演,在街头上演了一出“捡拾名包索要5万元”的荒诞闹剧并上传至网络,迅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经警方调查核实,确认该视频系摆拍。最终,刘某和李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8月13日 央视新闻)

该视频的核心逻辑,是利用“拾金不昧”这一传统美德作为流量密码。策划者通过精心设计的戏剧冲突——从“千元奖励”到“五万勒索”的极端反转,刻意制造道德审判的爽感,刺激网民情绪,引发网友的地域攻击。这种以虚构叙事消费公众善意的行为,本质上是将社会公德转化为可量化的流量商品。

涉事者虽然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但视频在发布后仍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不仅导致涉事演员遭到网络暴力,上海的城市形象也因此视频受到恶意攻击,公众信任更在不断地反转下被不断消耗,对网络社会的公序良俗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同时,这起事件也再次暴露出流量经济时代自媒体行业普遍面临的伦理规范难题,为自媒体规范网络内容生产敲响了法律的警钟。流量不该凌驾于法律与道德规范之上,这些打着“艺术创作”的幌子随意编造故事、把演绎当真实、把剧本当日常的自媒体,也终将受到流量的反噬和法律的制裁。

值得肯定的是,在事件发生后,上海警方第一时间介入了调查,以严谨的态度和高效的行动,让违法者无处遁形。警方的果断出手,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威严,更向社会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试图挑战法律底线、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不过,要彻底杜绝自媒体造假现象,仅靠警方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平台的事前监管和公众的媒介素养提升同样刻不容缓。一方面,平台需在不断加强内容审核力度的同时,开发积极举措对创作者进行规范和引导,从源头上杜绝虚假内容的产出。例如短视频平台的“剧情演绎”标识要求,要求创作者对虚构内容显著提示,就值得其他平台借鉴学习。另一方面,公众也需提高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甄别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学会“让子弹飞一会”。

摆拍闹剧虽已落幕,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在流量经济的浪潮中,我们不能被利益冲昏头脑,而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让自媒体造假无处遁形,让网络空间成为人们交流的健康平台。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余舒妍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57/1519933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