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湖南师范大学)
近日,西安4岁孤独症儿童在西安“佑贝儿科”康复机构遭暴力对待一事持续引发舆论关注。据澎湃新闻报道,立案告知书显示,涉事教师王某已涉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但因机构监控仅保留10天,且监控循环覆盖,此前画面难以恢复,很难证明王某存在长期虐待行为。关键证据已缺失,案件陷入证明困境。
令人愤慨的,不仅是涉事教师的暴力行径,更是涉事机构在事件中的责任逃避。从日常安全管理到事后应急应对,这家市级定点康复机构的失职令人震惊。
第一重失职:安全投入缺位,监控沦为摆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明确要求,婴幼儿生活场所安装监控设备且全覆盖,且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不少于90天。但该机构的监控仅能保存10天,远未达到国家标准。这绝非简单的技术设置差异,而是机构对安全投入缺位的直接佐证。
监控系统是还原事实真相的关键证据,对表达能力有限的特殊儿童而言,更是他们能直接“开口说话”的“证人”。将监控保存期设为10天,暴露的是机构将存储成本置于儿童安全之上的错位价值排序。
第二重失职:资质与实绩脱节,管理漏洞百出。
涉事机构并非普通托育场所。2019年,该机构便被西安市残疾人联合会列为“残疾少年儿童市级定点康复机构”,服务项目涵盖智力残疾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这样的资质,本应意味着专业的康复能力与完善的管理体系。
可现实是,机构不仅监控保存期大幅缩水,还出现了教师虐待儿童却未被及时发现的情况。孤独症儿童本就存在沟通障碍,难以准确诉说自身遭遇,更需要机构提供全方位保护。但恰恰在这最需要安全保障的地方,他们却遭受了伤害。机构是否考虑过他们的表达局限而采取额外保护措施?当孩子遭遇教师暴力时,其他教职工乃至负责人是否履行了监督职责?
资质的光环之下,机构的安全漏洞暴露无遗。显然,其在获得资质后并未持续维持应有的管理水平,资质与实绩严重脱节。
第三重失职:事后应对消极,责任推诿扯皮。
事件曝光后,机构的回应也令人失望。据报道,工作人员称,该机构正与上级部门对接,配合相关调查,涉事老师王某目前已停课。但对于王某是否“被停职”,工作人员表示暂不方便透露,并称:“我们机构一直在做儿童医疗,绝不容忍出现对孩子不友好的行为,同时也希望保护机构老师的个人权益。”这样的表述,未见明确态度,反而在模糊责任边界。
对专业的儿童康复机构而言,儿童安全永远是不可动摇的首位原则,容不得任何“平衡”与“妥协”。尽管机构选择与上级部门对接处理此事符合程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独立处置能力的不足与承担责任的犹豫。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悲愤的家长奔波辗转搜集证据、维护孩子权益,而最有能力提供证据与见证的机构,却悄然隐匿于幕后。
孟子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监控记录可以被覆盖,但良知与责任不容泯灭。孤独症儿童在本应最安全的地方遭受暴力,我们的目光不应只停留在个别教师的失德上,更要追问监控失效、管理失职、应对冷漠的机构之过。这三重失职层层叠加,共同酿成了这场本可避免的悲剧,其责任绝不容推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琛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