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夜开锁被索天价,套路陷阱不该让消费者妥协

来源:红网 作者:张文妍 编辑:吴海刚 2025-08-27 20:12:14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 张文妍(湖南大学)

近日,上海普陀区独居女生小慧(化名)在深夜遭遇高价套路开锁陷阱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她在某线上平台下单25元开换锁服务后,两名开锁师傅称无法破解,将女生家的门强行拆除,之后安装了高价新锁。一整套服务过后,向她索要2410元的费用。本以为是“救急”服务,却在深夜被“宰”,从开锁到维修,这类生活服务似乎成了“价格欺诈”的重灾区,紧急场景下的非自愿消费陷阱亟需得到解决。

此次事件中,两名师傅开口索要2410元,小慧根据他们的单项报价算出总价实为2210元,在据理力争之下转账1800元后两名师傅才离开。由此可见收费毫无标准可言,他们称平台价格都是标注“某某元起”的明码标价,警察来他们也不怕。且此时已接近凌晨一点,两名男子有恃无恐的态度让她不得不妥协。事后小慧将自己遭遇的乱收费情况进行多个渠道投诉,最终“老上海开锁换锁服务中心”承认,向小慧索取高价开锁费的开锁师傅行为存在不当,并退还了小慧800元费用。

这类的案例也不少见,紧急场景下存在众多消费者因时间紧迫、信息不对称而面临价格不透明、服务不规范的困境。

究其原因,在于这类生活服务在紧急情况下存在信息差,商家通过技术性术语、分散定价以及线下交易的便利性,人为制造信息壁垒;消费者则因时间紧迫等因素,丧失了议价能力,被迫在接受高价和解决问题之间做出艰难选择,这也让传统的监管手段在及时性和隐蔽性面前失了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本以为线上平台交易能打破这一困局,结果非但没有,反而是通过“中介”的方式转嫁责任,“换壳经营”“虚假评价”等乱象频出,让无良商家“钻空子”。

想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最主要的是商家要规范行为,平台要完善规则体系。部分紧急服务领域缺乏明确、统一的收费标准,导致商家随意定价,建议停止使用模糊表述或“××元起”等诱导性语言。在消费者预约服务前,平台应提供费用估算功能,让消费者提前了解可能产生的费用;对于存在欺诈、胁迫消费、恶意抬高价格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商家,不仅要责令退还多收费用,还应处以高额罚款;同时也要鼓励消费者要像小慧一样在面对不合理收费时,勇敢投诉,积极维权。

每一个收费套路陷阱的出现,消耗的是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透明、合理的价格和服务才是消费者该得到的权益保障,当遭遇紧急状况时,无需再为高额费用而担忧,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让每一次紧急呼叫都能换来温暖而安心的回应。让每一次突发状况下的消费,都成为公平与安全的双向奔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张文妍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61/152320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