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婷(重庆工商大学)
近日,上海星巴克一门店内,有顾客发视频称,当天一名女子持续辱骂店员长达十来分钟,店员始终默默忍受,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首。工作人员称,起因是店员忙中出错,少给女子点了一杯饮品。尽管店方第一时间补上饮品并免单,但女子仍不依不饶。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评论:“自己崩了把情绪移给别人,建议尽早看心理医生。”(8月26日 上观新闻)
店员出错是业务问题,后续也积极通过补做、免单等补救措施积极解决。但女子长达十分钟的辱骂,一方面,是对服务行业工作者尊严的轻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其公共空间文明意识的匮乏。一场本可简单解决的服务纠纷,因情绪操纵演变为闹剧风波,其破坏力远超一杯咖啡的价值。谁又该为其买单呢?
近年来,这类事件不止发生过一次。从高铁霸座者面对铁路工作人员的蛮横,到职场中的情绪绑架,再到同为今年八月的广东一餐厅内发生的纠纷:一女子因不满桌面食物未及时清理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用脏话辱骂在场的工作人员和一名劝架的顾客,并扇经理耳光,最终该女子被行政拘留5日。这些事件的种种,都呈现出现代社会情绪失控的两个鲜明特征:一是“小题大做”,将微小矛盾升级为人格“战争”;二是“自我合理化”,以压力释放和维护权益为借口美化了对他人的暴力。
《荀子·荣辱》有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在大庭广众下,女子近十分钟的怒骂,致使星巴克店员抹泪哭泣。女子的行为无疑是对他人尊严的漠视,给店员带来的心理创伤更是显而易见的。精神创伤专家贝塞尔·范德科尔克在《身体从未忘记》中提到:“创伤不仅仅是我们记忆中一个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创伤会真正地改变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改变我们对压力的反应方式,甚至改变我们思考和感受的方式。”也许是店员的一时疏忽耽误女子时间,让她心生不满,也许是生活中各种冗杂事务的堆积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这都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应有的底线是:解决问题,而非把坏情绪交给别人买单。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焦虑感与易怒心态如影随形,这已成为许多人共同面对的心理现实。工作压力、生活成本、社会竞争等多重因素交织,构筑了一个普遍紧绷的生存环境。但压力从来不是暴力他人的理由。
本质上,情绪管理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关键不在于完全消除负面情绪,而是建立一道情绪防火墙。让我们学会在情绪涌动的时刻仍能保持理性,选择不伤害他人的方式合理维护权益。或许是深呼吸10秒后再礼貌开口,或许是先离开现场平复心情,或许是选择用纸笔记录感受而非直接暴力发泄。这些看似微小的动作,背后蕴含着人与人交往沟通、公共空间文明成长的巨大能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刘钰婷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