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婷(重庆工商大学)
近日,上海一家名为TWOI的潮牌店爆火。据悉,该店热销的产品主要是38-88元的发夹,二手平台已经高达300元一对。对消费者而言,线下店的“平价”无疑是捡了巨大的便宜。开业当天,许多为购买热门产品的消费者早早赶到门店排队8小时以上。现场人潮汹涌,秩序混乱。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下,多人中暑,甚至有人晕倒受伤。不得不反思,为一枚小小的发卡值得如此疯狂吗?
从前段时间火爆全球的盲盒Labubu、Wakuku,再到最近的TWOI发卡,追逐市场潮流是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大趋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实用价值是次要的,更加重要的其实是商品附带的社交符号和潮流认同感。所谓潮流,到底是刻意营销的产物,还是自发形成的共识?在TWOI门店中,为一件并非必需且溢价严重的商品,顶着烈日排队10小时,甚至不惜中暑受伤。这额外付出的时间健康成本,是否有些本末倒置?
古人云:物匮则贵,物丰则贱。由此,限量发行、限时出售便成了商家操纵销量的常用营销手段,意在制造商品稀缺性,激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因此,潮流也将顺势成为可被精准设计以及批量生产的工业品。阿希从众实验曾证明:在模棱两可的环境里,大多数人会默认多数人的选择更可靠,从此合群,而不被大众孤立。观之消费社会,这种心理被进一步放大为“购买即融入”的逻辑。一枚小小的发夹,之所以能引发如此使人震惊的抢购,某种程度也是因为它被包装成合群的象征。拥有它,就意味着你能够跻身某个时尚领域,拥有暂时的身份确认和社交资本。
外在的认同感是短暂的。盲目跟风只能成为空虚的创可贴,覆在伤口表面,并不能从根治理。它不仅无法填满物欲,还使黄牛趁虚而入。TWOI开业当天,有许多消费者目睹黄牛哄抢商品,抬高物价,甚至在活动现场现买现卖,将本就不合理的物价炒得更高。使得普通消费者心生不满但又无可奈何。这场畸形的潮流追寻之路上,消费者位于底端,成为闹剧最终的买单者。
对于商家而言,流量固然是重要的,但也不应以牺牲公众安全和秩序为代价进行炒作。TWOI作为知名潮牌店,在开业当天面对如此庞大的人流量,没有准确预估店面的最大承载量,缺乏应急预案和人流疏散措施。本就混乱不堪的开业现场,还以限时限量为噱头,吸引大批顾客抢购,反复炒作博人眼球。深思一下,这能够作为潮流风向标吗?开业当天,巨浪般的人潮一旦发生踩踏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商家们不应只看到“潮流”带来的利益,却看不见“潮流”本身蕴含的潜在性危机。
潮流本身并无原罪,但当时尚追风演变为盲目从众时,我们有必要停下脚步,重新审视消费与认同之间的健康关系,找到内心真正的平衡,避免成为营销一环的提线木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刘钰婷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