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萍
暑期以来,研学旅行热度居高不下,成为不少家长为孩子规划假期的热门选择。这本是件好事,能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但现实中,部分研学活动却变了味,沦为走马观花的“打卡游”,甚至成了某些机构敛财的工具,值得警惕。
研学,重点在“研”,核心是学习与探索,而非简单的旅行观光。可现在有些研学项目,行程安排紧凑匆忙,孩子们像赶场一样奔波于各个景点,一天下来,大半时间都花在路上,真正用于学习和体验的时间少之又少。到了目的地,也只是匆匆拍照打卡,听几句简单讲解,根本无法深入了解背后的知识与文化内涵。比如有的历史文化研学,本该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历史的厚重,可实际却只是在博物馆匆匆逛一圈,没能真正引导孩子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更别提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了。
商业化过度也是当下研学的一大弊病。一些不良机构打着研学的旗号,抬高价格,却在服务和教学质量上大打折扣。他们把研学当成赚钱的商机,忽视了教育本质,课程设计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带队老师没有经过严格培训,无法给予孩子们有效的指导。还有的研学活动过度追求奢华享受,安排高档酒店、豪华餐饮,让研学失去了原本的质朴与纯粹,偏离了让孩子在实践中磨炼成长的初衷。
研学要回归本质。首先,教育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要加强对研学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明确研学活动的课程内容、师资配备、安全保障等要求,加大对违规机构的惩处力度,杜绝乱象滋生。其次,学校和家长要做好筛选把关,不能只看宣传和价格,要深入了解研学项目的具体内容、师资力量和口碑评价,选择真正有教育价值的研学活动。同时,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研学观念,让他们明白研学是为了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游玩。
研学旅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孩子们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只有摒弃形式主义,回归教育本质,让孩子们在研学中真正有所思、有所学、有所获,“研学热”才能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良性热潮,而不是一阵喧嚣过后的“形式游”。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绍萍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