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话手表是“护娃”还是“坑娃”?

来源:红网 作者:周恩伊 编辑:刘经纶 2025-08-25 21:17:31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周恩伊(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近年来,儿童电话手表迅速风靡校园,成为不少家长眼中的“护娃神器”。然而,随着其功能不断拓展,这款本意为安全而生的设备,却逐渐显露出令人担忧的另一面:沉迷使用、健康隐患、社交压力、安全风险……电话手表,究竟是守护孩子,还是无形中“坑”了孩子?

不少没给孩子配手机的家长发现,电话手表的功能越来越像一部“微型手机”。除了基础的通话和定位,还加入了AI解题、扫码支付,甚至内置小游戏、群聊社交等功能。这看似方便的背后,实则问题丛生,隐患重重。

很多孩子的心思完全被这块小屏幕“拴住”。群聊消息一响,正在写作业的笔就停了下来;游戏弹窗一跳出,专注力瞬间瓦解。更令人担忧的是,眼科门诊中发现,因长时间盯着电话手表屏幕导致视力短期内快速下降的案例明显增多。不少孩子才七八岁,近视就已超过两百度,角膜损伤、眼干眼涩成为常态。

除了健康隐患,电话手表还带来看不见的“社交压力”。不同品牌、不同型号,在孩子中间形成一道无形的“圈层门槛”,甚至演变为“鄙视链”。没有最新款、最高配的手表,可能就意味着被排除在社交圈外。更可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混入孩子的群聊中,或以送礼物为名诱骗孩子透露验证码,或教唆其偷拍他人、侵犯隐私,甚至实施诈骗。原本应为安全而生的设备,却在数据与网络安全的漏洞中,成为伤害孩子的工具。

此外,近年来,电话手表突发自燃、充电爆炸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一块看似无害的手表,竟可能在瞬间变成“腕上炸弹”,带来不可逆的身体伤害。四川泸州一名家长回忆孩子手表突然迸出火花的监控画面时,仍心有余悸:“幸好当时没戴在孩子手上……”

电话手表出这么多问题,根源在哪里?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它逐渐偏离了“守护工具”这一定位。厂商不断加码娱乐和社交功能,追求卖点与利润;部分家长图省事,将其当作“电子保姆”,放松监督;相关安全与技术标准却明显滞后。多方因素的叠加,让本应护娃的产品,反成“坑娃利器”。

真正要守护孩子,不能仅靠一块冰冷的屏幕。医生的建议非常明确:电话手表不是不可以用,但一定要有意识地用。家长应主动设定物理使用时间,比如放学后限用30分钟,超时即收走;选择屏幕更大、显示更清晰的产品,帮助孩子保持合理观看距离;关闭非必要的游戏、社交等娱乐功能,从根本上减少沉迷可能。

更重要的是,以“陪跑者”而非“监督者”的角色,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使用习惯。可以鼓励他们用纸质手账管理时间,用计时器训练专注,甚至一同记录一周的手表使用情况,增强其对电子设备的自我觉察。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孩子内心的自律与稳定,而非外部的监控与束缚。

技术本无善恶,用法决定利弊。就像医学中“剂量决定毒性”的原则,哪怕再好的工具,失控使用也会带来危害。我们不必简单粗暴地将电话手表夺走,而应引导孩子学会如何善用它,而不被其役使。

归根结底,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再智能的设备都无法替代父母的陪伴与引导。护娃神器,永远不是手腕上那方寸屏幕,而是家长高质量的陪伴与不离不弃的责任。唯有爱与引导才能筑起保护孩子的城墙。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周恩伊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69/1522716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