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票难退”成顽疾,票务乱象亟需纠偏

来源:红网 作者:李羿桦 编辑:刘经纶 2025-08-01 20:07:26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李羿桦(长沙理工大学)

近两年,国内演出市场持续火热,大型演唱会、热门话剧、音乐节等演出场次越来越多,但消费者抢票的难度并未降低,门票紧俏、一票难求现象依旧突出。而当消费者因行程变动、突发状况等经常遭遇“退票难”。一些票务机构制定的退票规则常以复杂的“票务须知”“购票协议”等格式条款形式存在,更有甚者还被判定售卖假票。此事引发了网友激烈的讨论。(8月1日 央视网)

值得一提的是,演唱会、音乐节类似的演出比较特殊,从演唱会时间确定到抢票最后到演唱会进场,中间经历了很长的周期,必然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多消费者由于时间临时冲突,或是行程变动,无法前往演唱会现场。与普通的电影票不同,类似演唱会的门票价格相对高昂,许多追星者为了与偶像“双向奔赴”耗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成本,若无法退票,很难让消费者在维权心理上获得平衡。

消费者遇到突发事由理应享有退票权,然而平台制定的概不退换规则却剥夺了消费者的退票权。演出票务虽与实物型商品存在形式差异,但是同样也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七天无理由退货”的相关规定。退票权关系消费者权益,“一刀切”式的概不退换不符合市场消费机制,无法满足消费者诉求,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票务平台概不退换的理由也确实能够理解。票务平台通常考虑到演唱会的即时性和价值性,如果随时可以退款,将会损害演唱会平台方的利益,对于主办方来说造成巨大的损失。但票务平台完全拒绝一切退票行为,缺乏必要的弹性,显然不够合理。令人气愤的是,消费者在购票时未曾收到票务平台制定的退票提醒,事先并不知情,事后才知道退票规则“隐匿”在“票务须知”的一大段文字中,消费者在无形之中与票务平台签订霸王条款,在购票阶段一直蒙在鼓里,知情权在购票阶段就被剥夺。

近年来,票务纠纷乱象丛生,背后反映了票务治理机制的匮乏。一方面,票务平台应更注重体察消费者的合理需求,正视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化被动为主动,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自身经营可持续性的发展,切忌因小失大。此外,维护消费者权益并不是双方力量的博弈,制定一套平衡双方利益的退票机制十分必要。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关注,对不合规行为进行规范处理。同时,消费者也应树立维权意识,对侵权行为勇于表达诉求。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羿桦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83/151751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