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低人一等座”,别让乘客为模糊服务买单

来源:红网 作者:欧文凤 编辑:吴海刚 2025-08-03 16:28:51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欧文凤(湖南科技学院)

8月3日,低人一等座”等多个话题登上热搜。部分乘客购买高铁一等座后,发现自己被安排在了商务座车厢,然而座椅配置却“缩水”严重——无扶手分隔、靠背无法调节,与周边商务座形成刺眼对比,乘客直呼尴尬。铁路12306客服回应称此系“混座”编组所致,并称可“视余票情况调换”。(8月3日 《光明日报》)

然而,这轻描淡写的“技术解释”与乘客的强烈不适感之间,裂开了一道服务标准模糊的鸿沟。

“混座”安排本身并非原罪,关键在于服务标准的清晰与统一是否同步。将服务标准存在明显落差的不同等级座位,置于同一物理空间,无异于人为制造“歧视性”体验。商务座车厢内的“低配”一等座,与同车厢商务座及标准一等座体验差距大,剥夺了乘客对“一等座”服务品质的合理预期。铁路部门在售票时未作明确提示,乘客在不知情中踏入“体验陷阱”,这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契约的单方面失信。当乘客以一等座的价格支付,却收获低于一等座常态的硬件与服务,甚至因物理对比而产生心理不适,铁路部门却以“编组需要”作为理由,显然难以服众。

此次风波折射出的深层症结,是铁路服务在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上的不足。从售票信息的不透明、车厢内座位等级标识的缺失,到“混编”车厢中服务设施配置的随意性,无不暴露了流程设计的粗放。客服“看余票情况调换”的被动解决方案,更凸显了服务预案的缺位——铁路系统未能预先建立针对“混座”乘客的标准化服务补偿或体验保障机制,而是将问题推给现场协调,徒增乘客困扰与基层乘务压力。

高铁优势之处不仅在于速度,更在于以乘客体验为中心的服务水准。避免“尴尬座”,关键在于构建贯穿始终的清晰服务标准与刚性执行。铁路部门亟需从“低人一等座”的舆情中汲取教训:优化售票系统,对“混编”车厢及座位差异进行显著提示;制定并公示“混编”车厢内不同等级座位的服务细则,确保乘客知情权;最重要的是,无论车厢如何编组,同一票价的乘客应享有明确、统一且达标的服务体验。唯有将“标准清晰、执行到位”的服务理念嵌入每一个环节,方能真正让每位乘客都获得与其票价相符的尊严与舒适。

小座椅背后是大课题,它丈量着服务与尊严的距离,考验着管理的精细度。当中国高铁以风驰电掣之姿驶向未来,其钢轨延伸的速度令人惊叹,而与之相匹配的服务标准的精细度、人性化关怀的深度,更需紧紧跟上。这关乎服务契约的诚信、乘客体验的尊严与品牌价值的塑造。唯有将“乘客体验”奉为圭臬,将“清晰透明”作为贯穿服务全程的刚性准则——从购票提示到车厢配置,从设施标准到权益保障,方能避免“尴尬座”的滋生。唯有如此,每位乘客无论身处何席,都能获得与其票价相符的尊重与舒适。这不仅是对舆情的回应,更是擦亮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必由之路。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欧文凤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95/1517676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