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杂感随笔|三天三夜,她用手掌“走”出自己的山

来源:红网 作者:李庆尚 编辑:吴海刚 2025-08-04 16:32:01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李庆尚(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近日,青岛残障女孩李子萱用手掌支撑身体,一步步向泰山山顶挪动。历经三天三夜,两条磨碎了的裤子、浑身的血泡与伤痕,她不仅走出了泰山的高度,更通过自身实践为其他残障人士在命运的山峦间劈开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通过这场攀登,我们看到的是残障人士历经黑暗挣扎后的重生,是社会群众善意与爱心的表达,是鲜活的生命力在时代褶皱里的迸发。

李子萱用手掌丈量泰山的每一寸土地,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社会当中一些对于残障人士的否定。在社会中,我们的惯性认知里,总是把残障群体预设为需要被全方位照顾的“弱者”,日常出行需要依赖完善的交通设施,生活也需要他人照料。但是李子萱却把手当作脚,完成了一项对很多健全人来说都望而却步的挑战。她通过这种方式向社会宣告,困住人们的不是肌肉萎缩,不是行动不便,更不是其他生理上的问题,而是在社会凝视下一些主动蜷缩的灵魂。

当今社会的青年,有的深陷“内卷”无法自拔;有的在焦虑、内耗、躺平间反复横跳。特别是暑假时期,他们社交活动日益减少,网络游戏好似变成了逃避现实的精神解药。部分青年整日宅家与父母斗智斗勇,这俨然成了当下流行的“生存”方式。与之形成强烈反差感的,就是这位青岛残障女孩李子萱,她用攀登泰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社会大众对特殊群体的原有认知。

网络上流行的残障群体故事,总是会被包装成“奋斗史”,期间不乏苦情戏码。但李子萱没有陷入这种博眼球的“悲情剧本”,她摒弃自怨、自艾、自怜,利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向社会展现出了近乎“野性”的生命力。社会中“躺平”论调盛行,她却主动选择走出舒适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残障群体的人生不该“被定义”,生动形象的诠释了特殊群体的人生可能性。

在此次攀登当中,除了李子萱个人的毅力与倔强,还有社会的善意与陌生人的爱心。热心人在她精疲力尽时,主动抬她前行,这是社会中对生命平等的践行。在日常生活中,无障碍化设施被侵占,残障人群被调侃。但这些一同爬泰山的“战友”,展现了人性的暖,表达了对不完美生命的平视与珍重。陌生人伸出的援助之手,让互助的概念从抽象变得具象。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未必明白李子萱两年来坚持的“无障碍宣传”对于残障人士出行的重要性,但他们却默默地用最朴素的善意,托举着残障人士的梦想,向着更高台阶前进。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文明,不是少数人对弱势群体俯视式的施舍,而是更多人能在他人人生的晦暗时刻,留下或多或少的色彩。

李子萱在采访中表示,还会再来泰山,因为想靠自己的双手登顶。我们期待着这场未完成的攀登,最终能够登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强调意识的体验是理解生命的关键。他认为“生命的意义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而是由个体如何意识和体验世界来建构的。”李子萱虽然没能站在泰山极顶,但她通过行动让无数残障者看见“出走”的可能,让健全人看见“差异生命”的韧性与力量。

未来,或许李子萱还会选择登顶泰山,或许她会走向下一处山峦。但她此次生动的实践早已超越地理意义上的登顶。生命的可能性从来不被定义,无论攀登哪座高山,人们都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气与底气。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庆尚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96/1517843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