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云雪
近日,有博主反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一餐厅涉嫌“缺斤短两”“阴阳菜单”,本地游客消费羊肉花费198元,外地游客却需要支付298元。8月2日,记者从海拉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第一时间对涉事餐饮店进行现场检查核实,对相关餐饮店立案调查。(8月2日 《南方都市报》)
长久以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构成了呼伦贝尔闪亮的文旅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然而,一场“内外”有别、价格“阴阳”的羊肉风波,不但拉低了外地游客的消费体验,还抹黑了当地城市的文旅形象。从198元到298元,这种“凭地域报价”的做法,既使人愤怒,又令人心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九条有关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也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有“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因此,当游客满怀期待而来,却在点餐时遭到“看人下菜碟”的待遇,此种举动显然违背了自愿平等的交易原则,践踏了消费群众的合法权益。
尽管事发后,海拉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介入调查并迅速作出反应,展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效率与决心,但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何有些问题总要等到群众曝光后才能引起重视?相关部门是否存在日常监管不到位、平时执法走过场的情形?的确,旅游市场整治涉及面广、难度较大,但这不能成为监管滞后和缺位失位的理由。对于以“价格把戏”欺诈宰客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应当采取约谈警示、通报曝光、失信惩戒等雷霆措施,倒逼商家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倘若能将监督压力化作整改动力,此次危机未尝不会变成当地旅游市场转型升级的契机。
此外,防治“阴阳菜单”不能仅依赖于网友监督。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与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建立常态监管机制、及时梳理发现潜在问题。另一方面,要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商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自觉规范价格行为,为游客构建文明健康的消费环境。就餐饮行业自身而言,诚信服务、守法经营才是立足之本,唯有深刻反思服务理念和经营行为,制定客观公正、明码标价的“阳光菜单”,不断打造具有标志性和烟火气的地方美食,才能让更多的“头回客”变“常驻客”,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赞许与口碑。
游客是用来“宠”的,不是用来“坑”的。一张坐地起价的“阴阳菜单”,也许会在短期内带来高额收益,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那些企图通过欺诈宰客牟取暴利的商家,终将会被市场和群众淘汰。目前,各地文旅为吸引游客争当“卷王”花式“整活”,可谓是用心良苦,然而,一个地方的旅游吸引力不仅在于优美的景观与新奇的招数,更在于坦率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以和睦友善之心诚信经营,以物美价廉之菜厚道待客,才是推动文旅“流量”转为消费“增量”的关键所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翟云雪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