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大学生暑假工挣16000老板当场发工资”话题,8月31日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据大象新闻报道,近日,两名大学生在浙江金华义乌做暑假工,工作结束当天,老板当场发工资。每人64天各得工资1.5万元,还有1000元高温补贴。老板说:“暑假工一分都不能欠,一定要人走账清。”对此,网友纷纷点赞。有网友留言道,“中国好老板,生意会永远兴隆”。
老板爽朗地及时结清工资之事引发广泛共鸣,在于它守护了“劳有所得”的基本期待,折射出对劳动价值的尊重与契约精神的坚守。这份温暖体现在三个层面。
其一是待遇的体面。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5800元。而这两位大学生打工的月收入接近8000元,远超平均水平,彰显了老板对劳动力价值的充分认可。
其二则是支付的即时。及时结薪这一本该常态化的行为,却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了新闻。人社部4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共办结工资类违法案件15.1万件,为66.2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80.7亿元。这些数字折射出薪酬支付领域的现实困境,也让义乌老板的诚信之举更加难能可贵。
其三是对弱势群体的体恤。在许多大学生利用假期短期打工,往往缺乏正规劳动合同,维权意识不足,一旦遇到欠薪问题,维权成本高、渠道不畅,最后常常不了了之。而这位义乌老板却格外爽快,“暑假工一分都不能欠,一定要人走账清”,这无疑让人感到格外温暖。
这位义乌老板及时足额支付暑假工工资的行为,减少了劳资纠纷,建立了互信关系,实际上也为企业赢得了声誉和长远发展的可能。网友纷纷祝福“生意兴隆”, 是市场对诚信经营者的正向回馈,也是对商业诚信回归的深切期待。义乌老板的“一分都不能欠”,与某些企业经营者惯于拖欠、找借口克扣工资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义乌老板爽快结清工资的行为,发生在民营经济最活跃的浙江地区绝非偶然。这里有着深厚的商业传统,“义利并举”的浙商文化深深影响着当地商业生态。这位老板的举动,既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区域商业文化的缩影。
当我们为义乌这位老板点赞时,我们点赞的不仅是守信个体,更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商业环境,那里没有拖欠的借口,没有推诿的套路,只有劳动与报酬的即时对应,只有诚信与尊重的双向奔赴。
“人走账清”本应是职场常态,而今却成为热搜新闻。当我们为此喝彩时,无疑是在期待诚信经营真正内化为商业社会的信仰。只有当商业道德的血液流淌在每一个经济实体的血脉中,这样的故事才能从“热搜”化为“日常”。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