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华女博士勇闯短剧圈,人生不应被“标签”定义

来源:红网 作者:李羿桦 编辑:吴海刚 2025-09-01 21:27:06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李羿桦(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一条名为“清华女博士勇闯短剧圈的一天”的短视频迅速在社交平台上走红。视频博主是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目前在一家省级实验室从事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工作。短视频的走红让这位清华女博士很快走进了大众视野,但也很快给她带来了质疑,高学历的优秀成功履历与下沉至短剧赛道的反差引发了更多讨论。

网友的质疑无非是几种原因:第一,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高等学府,培养的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果实,这意味着毕业便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将自己的人生规划到短剧赛道,其实是大材小用了。第二,培养一位优秀的清华女博士,家庭往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最终闯入短剧圈,看似辜负了家人的殷切希望。普通人去拍短剧无人会思虑过多,但高学历和短剧形成的反差感就会让网友陷入怀疑中。清华女博士前途一片光明,却要去拍短剧,是否是浪费了自己一身名校光环的资源?

往深了去想,清华女博士拍短剧其实不是资源浪费,恰恰是善于利用自己丰厚的知识储备,来充盈人生阅历。前期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开拓了她的思维,让她的巧思和短剧也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短剧拍摄长期处于高压的环境下,一天能够休息的时间徘徊于人的极限附近,而博士的经历让她无论身在何处,都有一股不畏艰辛的拼劲。这些也映照了优秀的人无论在何处都能绽放独一无二的光芒。

事实上,这位清华女博士并未放弃自己的学业,只是在忙碌之余尝试新鲜的事物。拍短剧让她可以体验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不仅能缓解长期工作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也是一种追求人生价值的新的尝试。在接触短剧行业后,她发现其中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接触新领域,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精进的过程。

需要被肯定的是,这位清华女博士有敢于打破定义,挑战自我的勇气,这样的闯劲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积攒的人生体验中凝练出来的。而勇闯短剧圈不恰好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吗?博士在世人眼中的定义是“高精尖的科研人才”,他们忙于研究是工作中按部就班的需要,但生而为人,便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社会上从来没有这样的说法:博士就应该在钻研学术,兢兢业业。他们不该被贴上这样“呆板”的标签,博士也可以“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他们可以尝试新鲜事物,博士的称号不该成为一道枷锁,将他们困于狭隘一角。

社会上,敢于打破桎梏、体验人生的案例并非孤例。著名脱口秀演员李雪琴毕业于北京大学,最终打破了名校毕业的桎梏,因一条视频走红成为网络红人。之后,她不断走出舒适圈,从网络红人到脱口秀演员,如今又逐渐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李雪琴就这样打破范式,开辟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道路。林帝浣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却也从未放下心中热爱,漫画创作徜徉于他的人生轨迹中,他用心创作的“小林漫画”深受大众喜爱,也治愈了不少人的心灵。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被定义的人生,而在于能够进行多元化的选择。毕竟,人各有各的活法,有些人穷其一生钻研学术,硕果累累;而有的人喜欢追求生活的层次感,工作之余尝试新鲜事物;更有的人,虽一生寂寂无闻,但是生活还算恬淡适宜。

这些观念都没有对错之分,错误的是人心中的偏见。破除这些“标签化定义”,掌握人生选择的主动权,不只是个人的专利,更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跳出个人的选择,放眼整个主流观念,社会上所谓的“高学历定位”也该改改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羿桦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3/83/152460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