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港警被电诈园区放走,不能只看到个体的侥幸

来源:红网 作者:嘉梓均 编辑:刘经纶 2025-09-02 15:26:51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嘉梓均(喀什大学)

一名香港休班警员在柬埔寨的诈骗园区里因身份暴露而“被放走”。这条消息之所以刺目,并非情节反转,而是提醒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跨境电诈不挑人。即便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这条高度分工的“骗术流水线”面前也可能失手。把公共安全寄托于个人多一分机敏、碰一次好运,提供不了可复制的安全感。

近年来,类似的套路屡见不鲜。“高薪赴外”“代办手续”“设备托运”等话术轮番登场,外壳常换、路数未变。惯用剧本是:先通过熟人或群聊套取资料,再以“高回报+快决断”制造紧迫,让当事人来不及核实;资金端“小额快转、秒入账”,出行端“单程机票、临时改签、现金购票”,落地之后连手机卡、住址、同行人都安排妥当。一旦踏上这条“传送带”,想“原路返回”就难了。问题不在某个人“是否谨慎”,而在于招募、通信、资金、出行等触点层层叠加风险,而制度关口却设得太靠后。

真正的症结在于“漏洞环环相扣”。不少平台仍以一则容易被忽略的弹窗完成“告知”,强制核验和全程留痕尚未成为刚性要求;通信端对境外区号、隐号呼叫和常见话术缺乏分级标注与默认拦截,用户在第一时间得不到有效提醒;资金端“小额多笔、实时入账”,几乎没有回旋空间;出行与保险对单程、临改、现金购票等高风险画像的识别与干预并不稳定,异常行程仍可能一路绿灯。当关口整体后置,代价就会被推到事后救援和漫长追责上。

要想真正起效,反诈必须向前看,把关口前移,让“该拦的能拦住”。这要求平台和企业跳出“告知即免责”的思维,转向“核验必须通过”的责任模式。在高薪出境、设备代运等高风险场景,实行实名追溯与闭环复核,替代“一勾了事”;支付机构对可疑转账设置冷静期并主动回拨核实,为当事人与执法争取“黄金十分钟”;航司与订票平台对异常订单启动二次验证,必要时依法依规拒绝出票;电信运营商对境外来电显著标识或按规则默认拦截,并配套“一键取证”“一键报警”。唯有把从发现、核实、拦截到存证、追责贯通为制度化的响应链条,反诈才能不再倚赖个人警觉,而是嵌入日常流程。

治理同样需要“看得见”。除了阶段性“战果”,更要常态化公布关键指标:一周内拦下多少可疑机票、劝回多少起即将转账、处置多少个用于“推人”的账号、追回多少笔资金;同时给出时间表,也明确责任链。这些数据不是“成绩单”,而是让社会判断制度是否起作用的依据。跨部门协同亦应在制度上落实“发现即启动、限时核实、按期复盘”,让行之有效的做法沉淀下来,对无效做法讲清原因,及时纠偏。

“警察也会被骗”不是笑谈,而是对“职业免疫”幻觉的破除。风险不按职业划线,个体侥幸脱身不是公共安全的方案。真正能托底多数人的,是把“可前置、可逆转、能联动、可追查”固化为跨平台、跨环节的共同规则。当制度闸门立在前面、数据与责任成为硬约束,安全感就不必靠运气,而是来自确定性。那时,“被放走”的戏剧性才会真正稀罕,人也就更难被推着,走进陷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嘉梓均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3/94/152481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