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尚
近日,江苏小伙小王通过外卖平台点餐,收到餐食后发现餐食中混入一根头发,随即根据法律要求索赔1000元,遭到商家拒绝。商家理由是金额过高,并且无法证明头发出自食物中。最终小王选择起诉,并凭借网吧清晰的监控录像,在法庭调解中成功获赔。一根头发索赔1000元,看似小题大做的食品安全纠纷,实际上精准戳中了食品安全与消费维权之间的核心议题。(9月2日 荔枝新闻)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食品中吃出异物可以向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按照一千元进行赔偿。“一根头发”出现在食物中绝对不是小问题。餐饮行业的竞争力始终围绕安全展开。这是法律对商家的硬性要求,更是消费者筛选商家选择性消费的基础前提。对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食品中出现头发背后可能是后厨操作不当、人员卫生意识淡薄等问题,食品异物问题本质上会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任值下降。
近年来,随着网络发展,外卖行业方兴未艾,但卫生争议却时有发生。大量商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伤大雅”的心态,搪塞消费者的合理质疑。殊不知,对小问题漠视、对大问题冷处理,只会不断消耗自身商业信誉。事件中小王的“较真”,恰恰是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是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是对自身健康的保障。倘若商家连最基本的卫生细节都无法达标,又何谈长久经营?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经营者的态度,每一点疏漏都有可能成为压垮行业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消费者维权角度来看,网友争议不断,有部分网友认为,因为一根头发选择起诉是“小题大做”。诚然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消费者遇到过类似问题,常常会因为维权成本过高、怕麻烦、怕隐私泄露被网暴等后果选择忍气吞声。但是小王的行为恰恰展现了当下法治社会中消费者应有的权利意识。合法维权并不是对商家的胡搅蛮缠,而是督促商家履行责任、遵守规则。我国法律赋予了消费者索赔、调解、诉讼等权利。这起事件也证明了,我国的这些法律条款不是摆设,而是个体在对抗不规范经营行为时的有力武器。只要不是“以消费为幌子,以索赔为目的”的不良行为,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哪怕只是一份外卖,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庭的尊重。只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敢于维权,商家才能更注重自身义务,提升产品的品质,优化市场环境。
这起案件的发生给相关各方带来了启示。对于商家而言,面对消费争议,“拒绝赔付”不是明智之选,应主动核查问题、积极配合解决,这样既是对消费者权利的负责,也是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关键。法律规定的赔付1000元,跟一份外卖比可能感觉相差悬殊,但这就是法律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规定,意在让商家从源头改善卫生条件,避免重蹈覆辙。对于监管部门与外卖平台来说,应进一步打通消费纠纷解决渠道;利用实时监控等方式,推动外卖行业明厨亮灶,减少消费者维权成本,让部分人认为的“小事儿”在协商时就能妥善解决。对于消费者而言,出现权益受损问题时,要及时保留证据,不妨从拿到外卖开始“记录生活”,让自己的维权之路有理可依。
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消费者有依法维权的权利,不应被贴上小题大作的标签。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希望商家坚守底线,消费者勇于维权,通过各方不懈努力,让“吃得放心”成为常态,让消费市场在法治保障下健康发展。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庆尚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