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帮孩子戒“手机瘾”,不应仅寄望于“禁机令”

来源: 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张瑜 2025-01-17 16:14:27
时刻新闻
—分享—

□黄齐超

近期,郑州、广州等多地出台了中小学校园手机管理“禁令”。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抓住中小学生对手机的需求这一“商机”,在线上销售“藏手机神器”,校园周边店铺也存在违规租售、寄存手机的乱象,试图帮助学生逃避监管。(1月16日 《法治日报》)

智能手机并非洪水猛兽,但确实需要合理使用。近年来,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愈发严重,引发社会广泛担忧。为保护青少年视力、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教育部于2021年出台文件,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随后,多地教育部门陆续实施了校园“禁机令”。

然而,校园“禁机令”刚发挥作用,就被一些商家视为商机——他们生产出“可藏手机的水杯”,在网上销售,帮助学生逃避检查,将手机偷偷带入校园和教室。此外,一些校园周边的店铺甚至开始提供手机存放、租赁服务,从中牟利。

这些线上线下的“奸商”,站在了校园管理的对立面,是对学校管理与教学秩序的挑衅。他们的行为不仅存在违反法规的风险,也从道义上站不住脚。职能部门有责任加以规范并进行惩戒。然而,从长远看,家长的作用更为重要。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手机,比惩戒“奸商”更具实际意义。

帮孩子戒掉“手机瘾”并非易事,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即使没有“奸商”帮助学生逃避校园“禁机令”,家长和教师仍需与孩子斗智斗勇。因此,面对手机管理的难题,成年人应更加耐心、细心。尤其是父母,不应仅寄希望于“禁机令”等外部措施。

在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全社会都应共同努力,而父母的责任尤为关键。明智的家长面对“手机瘾”孩子,既不会粗暴干涉一律禁止,也不会放任不管。他们会通过身教示范,采取民主方式,与孩子商量制定合理使用手机的规则——例如允许使用的内容、时长以及具体时间等,并共同约法三章,督促孩子遵守。

实际上,在克服孩子“手机瘾”的问题上,并无灵丹妙药可以立竿见影。父母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运用教育智慧,为孩子提供感兴趣的活动,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增进亲子关系,逐步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同时,家长应配合学校教育,培养孩子的网络素养与自律意识。

当然,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并非家长一方的责任。学校、家庭与社会都应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然而,家庭与父母无疑是这场“争夺战”的主战场与主力军。

来源: 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5/51/1463749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