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度工作报告“高、深、新”莫走调

来源: 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张瑜 2025-01-25 18:00:26
时刻新闻
—分享—

□陈庆贵

年度工作报告,是对过去一年工作情况全面回顾和来年工作规划部署,通常被称为大报告。岁末年初,大报告是各单位的“必修课”,也是“笔杆子”们的“重头戏”。

大报告质量要求虽无有一律,但约定俗成标准,似乎不外乎“高、深、新”三字,即“高度”“深度”“新意”是也。由是,一些大报告为了体现所谓“高度”和“政治站位”,不惜连篇累牍照搬高层文件和领导讲话;为了凸显“深度”,热衷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炫耀大词、热词、造词;为了在标题上“语不惊人死不休”,过度滥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而陷入“新八股”。

作为承载上年工作和下年规划的文本,大报告当然需要“高度”“深度”“新意”。然而,“高、深、新”绝非单指文本形式上的“花拳绣腿”,更是要求内容上的“顶天立地”。“政治站位”不是简单重复高层文件和领导指示,而应将高层“几句话”原则精神,落实细化成本单位“几件事”才是“高度”;将本单位“几件事”,提炼升华到符合高层“几句话”精神才是“深度”;将本单位工作置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统筹部署科学安排才是“新意”。

《淮南子》云:“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易故能天,简故能地。”郑板桥名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强调的文道都是,作文应当用最朴素语言概括最深刻道理,用最简单话语涵盖最深邃思想,用最简洁表述说明最复杂问题,用最精炼文字表达最广阔内涵。文章“短贵简美”,古今皆然。中国史上诸多传世名篇,无论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诸葛亮的《出师表》《后出师表》,抑或贾谊的《过秦论》等,都是言简意赅而又意蕴隽永的佳作代表。可见,仅就好文章标准而言,大报告也大可不必本末倒置,将“高、深、新”要求变异为纯粹字斟句酌的文字游戏。

邓小平的文章讲话,可谓朴实无华,平易近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伟人虽然不刻意讲究文采,不喜引经据典,不讲空洞大道理,但说的都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听得懂的真话、实话、白话,赋能的却是直入人心撬动历史的磅礴力量。若论文章境界,这才堪称得“高、深、新”三昧的出神入化。

“真佛只说家常话,妖怪才嗜对仗句。”现下一些大报告不说“人话”“俗话”“白话”,喜欢说对仗句、排比句和绕口令,完全背离“人”的记忆规律,压根儿不共情听众的主观感受,无论“笔杆子”们如何在“高、深、新”上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让他们过犹不及大失所望的是,结果殊途同归,庶几不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讲得文采飞扬听得万念俱灰,便是台下听众以玩手机“无声抗议”或打呼噜“有声抗议”。

范文澜在《反对放空砲》指出:“写文章不是因手痒了,嫌纸太多了,而是要解决某个问题,所以必须坚持‘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的老实态度。”大报告在“高、深、新”上走偏,折射的是文风偏差。高层历来强调改进文风,要求在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上下功夫。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文风不正贻害无穷。“文者,贯道之器也。”从内容上检视,不良文风表现为不触及实际问题,不共情公众感受,不回应群众关切;从形式上反省,不良文风表现为投上所好哗众取宠。

大报告在“高、深、新”上走调,表现为文风症候,根子在作风病灶。防范规避之,还得从正风入手。

来源: 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5/69/146612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