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雪(黑龙江大学)
2025年1月5日,演员王星的女友在网络平台上发文称,王星前往泰国拍戏后在1月3日失联,疑似被带到境外诈骗集团,引发广泛关注。随着舆论的发酵及中泰两国外交部、大使馆等的跟进,王星已于1月7日晚间获救,抵达泰国曼谷。(1月8日《新京报》)
随着近些年《孤注一掷》等揭露境外诈骗团伙作案手法的作品被搬上荧幕,公众对境外诈骗势力的手段已经有所了解,但演员王星遭遇诈骗的事件再次刷新了公众对诈骗团伙恶劣程度的认知。一是这些诈骗团伙竟然敢把演员这类公众人物瞄准为诈骗目标,二是诈骗团伙的诈骗手段已精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在王星的女友“嘉嘉”披露的事件细节当中,王星获取演员招聘信息的渠道是熟悉的微信群聊,具有试戏流程,出品公司的信息也令人找不到破绽。
“嘉嘉”发布的求助信息显示,不少演员与王星遭遇了同样的事情,可以说,这是一场为国内小演员群体“量身定制”的骗局。王星能够成功获救,除了各方的积极应对以外,离不开他对整件事情都抱有“怀疑态度”,时刻提高警惕,而这也是面对精准骗局时必不可少的自保方式。
精准诈骗的骗局层出不穷,在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同时,更应保持怀疑精神。随着近些年国内反诈宣传工作的推进,公众的反诈意识大大提高,诸如刷单、中奖后先打款再领奖、补交欠款等“直奔钱来”的诈骗手法已经能被大部分人识别。让人防不胜防的,往往是对特定目标人群进行深入分析,准确定位后实施的精准诈骗。
相较于传统诈骗模式,精准诈骗更具针对性和迷惑性。在精准诈骗的骗局之中,人们并非克服“贪财”等想法就能安全,诈骗分子构建的虚假场景往往会令人信以为真,致使许多受害人被警方告知被诈骗后都不相信自己遭遇了诈骗,遑论在被诈骗的过程中发现端倪。2024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某研究生在文章发表后收到了一封“杂志官方”发来的稿件处理相关英文邮件,信件当中清晰地标明了文章的作者信息和发表信息。整个邮件令人找不出破绽,且学术杂志收取发表作品的版面费在学术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此,在毫无怀疑的情况下,该研究生被骗取了一笔“稿件处理费”。可见,诈骗分子做出的虚拟场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令人难以分辨。如果这位研究生可以提高警惕,对整件事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在交版面费之前打电话与杂志官方进行信息确认,或许会规避被骗的风险。当然,我们不该做“事后诸葛”,去挑剔受害者的行为,毕竟人人都可能遭遇诈骗,“没有遭受诈骗的人只是还没遇到针对他们的诈骗手段”。我们可以做到的,便是提高警惕,保持怀疑精神。
保持怀疑精神,并非要做惊弓之鸟,而是基于反诈知识和理性意识,积极防御可能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的情况发生。而做到这一点,除了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好事”或“重要信息”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抵住诱惑,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反诈知识,了解诈骗分子的诈骗套路。多年来,经过对刷单涉嫌诈骗、先汇款再领奖的信息涉嫌诈骗、陌生的链接不要点等信息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对涉及个人信息和财产信息的事提高了警惕。随着揭露境外诈骗团伙作案手段的文艺作品和防诈博主的宣传,公众对某些境外地区的敏感度不断提高,此次王星正是得知拍摄地点在境外,才提高了警觉。唯有了解诈骗套路,才能知道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对哪些方面提高警惕。
减少诈骗悲剧的发生,需要公众、社会与国家协同应对。从通信技术发展初期的电话诈骗和短信诈骗,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诈骗,诈骗套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如今AI换脸、AI声音模拟模型不断发展,技术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它的“利刃”也明晃晃地露了出来,未来的诈骗手段将会更加令人“难以捉摸”。打击诈骗,构建平安和谐社会,除了需要公众保持怀疑精神之外,社会和国家层面也当做出持续努力
社会层面上,明星艺人、自媒体博主等在社会中享有一定话语权的人,应积极承担起宣传反诈知识的责任。在王星事件中,正是由于多位知名艺人转发相关博文,扩大了舆论,才为王星脱困取得机会。媒体们则更应紧密关注相关事件,坚持正确导向,利用媒体的传播力宣传反诈知识。同时,文艺工作者要继续依托电影、短剧、小说等形式,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反诈主题作品。
国家层面上,面对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相关的法律政策也应与时俱进,加强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压缩诈骗分子的生存环境。同时,增加对反诈技术的投入,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技术诈骗”手段。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当总领和规范反诈宣传活动,打击诈骗行为的同时,也打击以宣传反诈之名行盲目博取流量之实的“宣传”,打造清朗的反诈宣传舆论场。
信息爆炸时代,某种程度上,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诈骗的“幸存者”。面对隐在暗处的诈骗毒瘤,公众当尽己所能,保持怀疑精神,对那些违背常理,或是不请自来的“好事”和突发事件多一分质疑与探究,多方求证,避免沦为诈骗陷阱的“受害者”。
来源: 红网
作者:陈笑雪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