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雨(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的竞争力。同时,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的竞争,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一道,及时通报不正当竞争的典型案例。(3月29日 央视新闻)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如日中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可以说,从传统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我国的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该行业却出现了严重的“内卷”现象,阻碍了其良性发展。
实际上,车企的“内卷”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和营销两个方面。如今,汽车市场逐渐饱和,同质化竞争严重,一些车企想要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只能通过降低价格,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吸引客户。从表面上看,降价似乎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但是,这种无序的价格竞争往往导致企业运行资金不足、研发投入不够。因此,无下限的“价格战”不仅不能满足车企的发展,还不能保证客户购入的汽车质量,双方到头来“两败俱伤”。
而在营销上,则存在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的现象。为了博取眼球,一些车企在广告宣传中夸大其词,甚至发布虚假信息。比如,某些车型的实际油耗与宣传数据相差甚远,一些所谓的“高科技配置”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并不理想。这种虚假宣传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车企之间的竞争从市场延伸至网络,部分车企会利用“黑公关”对竞争对手进行一些不实或恶意攻击,而被攻击的车企为了替自己正名,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此恶性循环,双方的品牌形象都会受到无法挽回的损害,最终影响自身的发展。
结束汽车市场的乱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监管,加大对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车企自身也应积极寻求突破,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在产品方面则注重差异化发展,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推出个性化的产品;消费者应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追求低价和品牌,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车型;媒体也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市场乱象,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内卷”的终点不是胜利,而是深渊。期待有一天,车企之间的“内卷”早点结束,汽车市场能够迎来良性竞争与良性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程小雨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