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点单式”服务:政府与群众的双向奔赴

来源:红网 作者:邓昌炉 编辑:刘经纶 2025-03-04 18:26:47
时刻新闻
—分享—

□邓昌炉

近日,湖北省“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暨咸宁市“社区文化节”在咸宁市龙潭里街区成功举办。活动如同一曲和谐的文明交响,奏响了城市文明建设的新乐章——当群众从“旁观者”变身“主创者”,文明的旋律便有了持久的生机与活力。

这场以群众为绝对主角的文明盛宴,其动人之处在于精准把握了“供需对接”的密码。中医药集市上,熬制银耳粥冒着阵阵氤氲药香;科技展区里,机器人舞蹈与无人机编队引发孩童阵阵惊叹。从养生知识到急救技能,从非遗传承到智能科普,每个摊位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期待,印证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才是文明实践的永恒法则。

更值得关注的是活动设计的“双向奔赴”智慧。在移风易俗词语对对碰游戏中,通山市民余某在赢得景区门票的同时,将孝老爱亲、婚事简办等文明准则悄然入心;非遗集市上,年轻母亲带着孩子触摸竹雕纹路的身影,让传统文化传承有了可感知的温度。这种寓教于乐的创新,打破了单向灌输的窠臼,使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市井烟火。而连续举办的59场社区文化节积累的口碑效应,正是“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的生动诠释。

当十堰、天门等地的观摩代表在香城书房的灯火中驻足,在“凉茶奶奶”的故事里沉思,咸宁实践已然超越地域局限,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模板。龙潭里街区昼夜不息的文化活力证明,文明实践阵地不应是刻板的展示橱窗,而应成为群众愿意来、留得住、常参与的“精神会客厅”。这种“家门口的文明”建构模式,让理论宣讲与广场歌舞自然相融,使政策解读与市集喧闹和谐共鸣,印证着“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的千年古训。

咸宁的火热实践表明:当文明创建从政府“端菜”转向群众“点单”,当文化活动从节日点缀变为日常风景,一座城市的文明进阶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也昭示着,文明,是城市最温暖的底色,更是群众最幸福的模样;真正的文明实践,永远在热气腾腾的市井中,在群众会心的笑容里,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实践中。

来源:红网

作者:邓昌炉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7/96/147481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