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萌 (华南理工大学)
近期,“当代年轻人的恶心穿搭”冲上微博热搜,引起热议。粉色棉裤配绿色毛鞋、高跟鞋搭蓝色棉袜、裤衩叠穿束脚裤,“恶心穿搭”主打实用和舒适
晒出自己的“恶心穿搭”之余,网友们还不忘配上尴尬经历,“每次恶心打扮总会遇到帅哥”“老板看了都扭头”让人忍俊不禁。一句句自嘲背后,是生活压力下的自我调侃。这场看似自嘲的“比丑大赛”,实则是年轻人对职场规则、生活压力与自我意识的另类表达。
“恶心穿搭”奉行实用主义,更是对“精致”“美役”的反抗。纵观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通勤精致指南”“职场OOTD模板”等标准化叙事比比皆是。消费主义的词条建构下,年轻人被迫服“美役”,将服饰异化为焦虑的载体。而“恶心穿搭”让衣服回归实用本质,拒绝被焦虑绑架。正如一位网友的质疑:“那些穿搭博主真的有上过班吗?谁上班穿这些衣服。”年轻人大胆打破消费主义试图强加的条条框框,重新用自己的舒适定义服装的作用。
然而,消费主义的异化仍旧值得我们警惕。在注意力经济时代,青年群体的反叛表达容易被简化为流量密码。曾经也是因为实用和舒适红极一时的洞洞鞋,在火了以后也逐渐失去原本的功能,变成了摆拍和带货的狂欢。许多年轻人购买洞洞鞋只是将其当作一个展示自己“松弛感”的象征符号,而非有真实需求。有的博主晒出的“恶心穿搭”也过于奇葩,只看得出搭配奇怪而看不出其实用性。“恶心穿搭”爆火之余,我们也要以平常心看待,既不要刻意追捧,更不要哗众取宠让假“恶心”变成真“猎奇”。
在这个反叛行为反而会被异化为流量密码的时代,唯有保持清醒和独立,才能避免陷入“为反对而反对”的逻辑陷阱。着装自由不应该追逐潮流,而是要建立在对自我需求的诚实认知基础之上。放下对穿搭背后“人设”的执念,服饰才能真正回归其作为生活工具的本来面目。
穿衣自由不是非要在“精致”和“恶心”之间选边站,当有一天我们不用再讨论“该不该穿秋裤”“能不能穿拖鞋上班”,或许才是真正的穿衣自由。衣服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别让本末倒置的消费观,偷走了我们本该轻松自在的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雨萌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