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窄人行道”仅10厘米,别让行人无法从容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潘礼悦 编辑:刘经纶 2025-04-01 22:28:40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潘礼悦(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上海一处“最窄人行道”引发热议,其最窄处仅10厘米左右。记者探访发现,本就不宽的这段人行道上,至少有8根电线杆占道。多名行人称,在此行走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属地街道办工作人员回应称,不清楚这段人行道过窄的原因,目前他们正与徐汇区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妥善的解决办法。(3月31日 极目新闻)

10厘米,意味着这条人行道仅能容纳一只脚独立行走。而这条人行道周围是菜市场、银行、学校等公共场所,来往的人员复杂多样: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步婴童。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行动敏捷的成年人都无法正常行走,更不用说对行动不便的幼童和老人来说是何等艰难。当八旬老者被迫在车流中颤颤巍巍行走,当婴儿车与外卖电动车争夺逼仄通道,这不禁暴露出城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缺位和人性关怀的丢失。

事实上,“人行道行路难”背后存在诸多复杂因素。一方面,交通规划部门在新建道路时,可能因前瞻性和落地性不足,未能科学预估行人通行需求,导致人行道设计过窄。另一方面,在后期城市建设中,城管部门对人行道的维护管理不到位,致使电线杆、各类井盖侵占通行空间。此外,部分市民和商家文明意识淡薄,为图方便,随意将非机动车和杂物堆放在人行道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市民正常通行的 “拦路虎”。

要破解“人行道困境”,需构建多元共治格局。交通管理部门和城管部门应协同合作,在前期规划阶段运用大数据分析,核算城市各区域的人流密度,从而精准规划人行道布局,并做好后期的调整和维护工作。同时,广大市民也应积极参与城市治理,主动反馈出行过程中遇到的民生问题,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城市道路建设,不应让行人无法从容前行。衡量城市文明的刻度,从来不取决于摩天大楼的高度,而在于每个行人脚下是否拥有从容前行的方寸之地。毕竟,所有道路建设的终点,都应是为了维护人的安全与尊严。

来源:红网

作者:潘礼悦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83/148362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