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乘车码”诱导消费,别让公共服务偏离“便民”初心

来源:红网 作者:魏芸 编辑:刘经纶 2025-05-25 21:51:15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魏芸(云南财经大学)

“珠海公交吃相太难看了!”近日,一则质疑广东珠海公交乘车码存在广告诱导陷阱的视频,在网络和珠海市民朋友圈刷屏。视频中,一位想刷码乘坐公交车的男子,在使用乘车码过程中,却被广告诱导,办理了4个运营商付费业务,累计每月扣款50元。对此,记者联系了珠海公交集团旗下负责乘车码业务的珠海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关注到该视频,视频系摆拍,目前已经将相关广告下架。记者还获悉,珠海公交乘车码广告过多、误导性强等问题此前便已存在,并广受诟病。(5月24日 《南方都市报》)

当市民关注的公共服务问题需借助特殊舆论事件,才能推动公交乘车码广告诱导等问题的解决,这暴露出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逐利失范,更是城市公共服务监管机制的失灵与缺位。公交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服务,乘车码的设计初衷本是为市民提供便利,然而广告的过度植入与诱导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工具的使用体验,偏离了便民的初衷。

公交乘车码的用户群体涵盖各个年龄段,其中包括大量老年人。许多年轻人教会长辈使用乘车码小程序后,却发现老人们常常因难以找到广告关闭按钮,或误触广告页面无法返回而感到困扰。这些广告关闭标识往往设计得较小、位置隐蔽,对于操作智能手机不够熟练的老年人来说,使用乘车码时可能会因此产生慌乱,甚至影响正常出行安排。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即便操作熟练,频繁出现的广告也让人不胜其烦,不仅耽误时间,还可能在匆忙中误点广告,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广告诱导陷阱还可能侵犯市民的合法权益。就像视频中男子被诱导办理多个付费业务,这背后是否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又有多少市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中招”,无端遭受经济损失?

公共服务领域的广告投放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为了经济利益牺牲公共服务的本质。乘车码小程序应回归简洁明了的设计初心,彻底摒弃广告,让其真正成为方便快捷的出行工具。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服务平台广告投放的监管,明确广告投放的规范和标准,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和良好体验。

相关部门与运营企业有必要以此为契机,深入反思公共服务细节,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完善监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城市公共服务的良好形象,为市民和游客营造舒适、高效的出行环境。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魏芸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9/69/149875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