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破“三重门”亟待“政出一门”

来源:红网 作者:张继 编辑:叶鹏 2013-09-10 00:04:28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国市场监管的一个尴尬现实是,尽管机构设置增多、队伍规模扩大、物质保障增强,但市场无序、低效仍未得到根本扭转,直接原因在于执法层面的“外耗、互耗、内耗”三重矛盾突出、执法人员苦叹“法律乱、部门缠、执法难”。(9月9日《经济参考报》)
  
  针对民间投资中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问题,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专家对此提出“制度化、法制化”建议。无独有偶,媒体又对基层执法提出了新的“三重门”,在“外耗、互耗、内耗”的重重耗费下,市场监管“剪不断理还乱”。笔者认为,要打破这种尴尬现实,同样离不开“制度化、法制化”的规范归口。
  
  “三重门”说到底还是权力在捣鼓。当基层执法人员要依法治理各种违规乱象时,各种条子、各种招呼、各种提示纷至沓来,“不看僧面看佛面”,谁敢轻易撼动这些实权者的利益?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执法过程中,职能交叉缠绕、信息割裂等因素,导致监管力量分散,执法效益打折。“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出事了拍屁股”,有利都要管,无利就踢皮球,在权力壁垒中,基层执法伤痕累累。基层执法难,根子在内部乱。执法人员自身利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执法自然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出乱子,于是“临时工”成了遮羞布和挡箭牌。
  
  权力捣鼓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因为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交错交杂,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巨大的社会舆论,就会形成强大的“负能量”,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大局。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首先进行制度化的顶层设计,比如将某些基层执法委托给社会组织进行有偿购买服务,把一些盘根错节的权力及时的剥离出来,消除乱权源头;其次要整合执法力量,规范执法主体,比如新成立的海警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就减少了权力互耗。最后还应明确执法主体和执法程序,在基层执法中要注重第三方监督评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基层执法遭遇的“三重门”实际上是中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缩影,也是经济高速发展后形成的“顽疾”。从国务院关于民间投资政策的会议要求来看,新一轮改革已经触及到了深层次,地方各级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坚决打破各种各样的“阻力门”,“一点四方,要在中央”,唯有“政出一门”,才能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文/张继

来源:红网

作者:张继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10/313959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