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吊唁活动何以变成卡拉OK大赛

来源:红网 作者:严辉文 编辑:叶鹏 2013-10-16 00:03:06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几天,我所居住的小区附近又显得很吵。从早到晚都能听到,高分贝音箱里传出不知疲倦的流行歌曲。中间夹杂的鞭炮声和哀乐提醒我,这不是在搞什么演唱会、不是什么喜庆的狂欢节,而是又有一位老人去世了。
  
  老人去世了,一个人结束了生命之旅,我们想像的吊唁活动,总的基调应该是肃穆悲伤的,在素花含悲,哀乐低回的氛围下,亲友不胜哀伤,众邻叨陪一掬热泪。令人想起逝者生之不易,死之可惜。
  
  然而,参加过多次吊唁活动我发现了一大怪现象,弊乡的吊唁风俗似乎已从肃穆悲伤向热闹风光甚至于喜庆热烈的(老人去世在民间本来就有“白喜事”之说)方向转型。这时,作为吊唁活动的一种“标配”,逝者家庭一般要请一个民间的乐队。这个乐队照例会般来乐器和音响设备。在逝者家门口搭起简易棚子或者露天开演。
  
  这类乐队有自己的歌手、自己的乐手,平时也排演了一些节目,流行歌曲、楚剧选段、花鼓戏选段、京剧选段、黄梅戏选段、小品之类,样样皆能来一些。他们也从歌厅里借鉴学习了那种通俗且歇斯底里的主持风格,以便吸引听众,调动听众情绪。应该说,作为一个民间文艺团体,他们很敬业,也在想尽办法使他们的演出,老少咸宜,皆大欢喜。不过,他们的演出方向多少有点不对劲,这对于众乡邻来说,太像是一场闹哄哄的综艺节目了。
  
  当然,演出的间隙,他们也会奏一奏哀乐。似乎经由他们编排演绎,且从他们那特制的音箱里传出来之后,哀乐不仅显得哀而不伤,而且也趋向于热闹无比——你只能从中听出吵闹,听出这家子人在随大流之下的想尽可能地显得风光荣耀。如果试图从中听出对逝者的哀悼,对生命的悲悯,真的很难。
  
  这类准专业的乐队不只演出很尽心,而且还用他们的音箱之类为众乡邻提供卡拉OK服务。于是乎,在一个人去世后直到出殡前这几天,卡拉OK爱好者们会轮番上阵,好好地过一下卡拉OK瘾。高分贝的音箱里,父亲、母亲、天堂、吻别、祝福、送别、送战友之类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总会一遍又一遍地上演。追悼会前的这几天,逝者家庭附近就这样上演了才艺大比拼,乡村好声音;就这样成了露天卡拉OK赛场,唱的人很投入,听的人很过瘾。只是周边爱静的人们,真心吊唁的人们听着很烦心,因为这类忘我的演艺,几乎快让人忘了,这是在吊唁……
  
  文/严辉文

来源:红网

作者:严辉文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0/16/317006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