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凭什么让良心交警为“出租车加价”埋单

来源:红网 作者:肖明君 编辑:林旻煜 2016-12-09 00:04:30
时刻新闻
—分享—

  7日,微信朋友圈中“青岛君”贴出了一篇长文《他用47块1毛钱,买回了青岛被宰客出租车丢尽的脸》。文中交代,7日下午,三名太原女游客从青岛火车站搭乘出租车去火车北站,由于司机提出加价,双方争论不休。随后,面对几名游客“青岛太让人失望”的抱怨,旁边的执勤交警主动拿手机帮三人叫了一辆专车,而且自己代为支付了47.1元车费,并告诉对方:希望青岛别让你们失望。(12月8日中国新闻网)

  一名交警举个人之力温暖外乡人,还主动给城市“遮羞”,足以让获助者感激不尽,并让某些出租车司机内心五味杂陈了吧。然而,即便如此,女游客那句“再也不相信青岛任何一辆出租车了”,已经成了当地难以挽回的锥心之痛。因为,在很多报道和很多人的亲历中,青岛出租车的“霸气”几乎是躲不过的必然体验。

  你能指望,一位年轻交警的“爱心支付”,能为一个行业蜕化挽回多少“面”呢?更何况,与大面积的“出租车很牛”相比,基于个体的良心坚守,卑小如尘埃,怎么填补?

  一个城市,如果以“旅游”安身立命,那么,呵护好外来游客的出行体验有多重要,这本不该成为需要被提醒的事情。两个火车站之间,堪称进入城市的“第一感”,试想可知,那些积习为“隐规则”的加价行为,会让城市无形中流失多少信任和好感。必须要问一句,这种烂大街的加价行为,凭什么要一个热爱青岛的年轻交警来买单?在互联网时代,一辆出租车哪来的底气漫天要价?这样一种老态没落的气质,怎么竟被允许与一个光鲜的海滨城市相匹配?

  说到这里,还得回到出租车这个行业上来,尤其联想到在各地政策比拼中,以“严苛”名世的青岛版“网约车细则”,其“提价、限量、拉长轴距”,催逼网约车“高冷化”之不遗余力,就不难理解青岛出租车的“牛气冲天”了。当网约车纷纷退避三舍,青岛网友对“5公里内此刻无车”的亲身体验,已经坐实了传统出租车进入“第二春”的现实。这样一来,等待着乘客的,只能是由着出租车继续“一家独大”,而青岛火车站这些地方,更是成了加价不商量的“宰客特区”。

  一些网帖反映,同样的距离,交警支付专车的47块1毛钱费用,在有的出租车那里,经过加价或不打表的“一口价”,竟是100元,甚至200元的巨量翻滚,不明就里的外地人对此大概“也只能忍了”。好心交警“希望不要对青岛失望”,但他的47块1毛钱,显然不足以作为一个支点,撬起积重难返的畸形行业。让有限的爱心为颓废的行业之风补漏,只能让更多人寒心,大家都会心有不甘得问一下“凭什么?”

  当然,出于管理需要,对不正常收费可以“出重拳”,但对于“市场独占”一方而言,加价始终有冲出笼子的冲动,这是垄断本质决定的。而很多“一阵风”似的排查很难做到严防死守。更何况,早已板结的出租车固化利益,对“网约车限行”政策尚能上下其手,又怎能保证其在“严格打击”过程中会袖手旁观,不掺沙子?所以,指望政府“看守”,不仅成本大,费力气,而且很可能收效甚微。

  打压出租车的牛气,将其纳入市场规则,对自己从事的这一服务行当保持谦卑之心,最根本的还是要按照改革大方向来,开放出租车市场准入,打破网约车行业封锁,让出行市场凭借自由竞争,形成各种主体相互错层的友好共生局面,让一个旅游城市在出行关节上,充分生发具备平民气质的“物美价廉”的出行体验。

  总而言之,不要再让良心交警为蹩脚政策买单了,长此下去,不但爱心会枯竭,城市也会因为“积怨”太多而变得无法亲近。怎样把一项政策转变为“宜居宜游宜行”的切实体验,而不要促狭地为某个行业甚至单位“背书站台”,这需要整个城市的反思。

  文/肖明君

来源:红网

作者:肖明君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2/09/415872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