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产奶粉若争气,洋奶粉何以能垄断

来源:红网 作者:普嘉 编辑:叶鹏 2013-07-04 00:06:29
时刻新闻
—分享—
  谁也没曾想到原本顶着“高富帅”的洋奶粉们,如今却也乐不起来了。发改委对合生元奶粉的反垄断调查,出乎意料的波及到了整个洋奶粉市场。有媒体报道,雅培、美赞臣、雀巢、惠氏、多美滋这五大进口奶粉品牌都被卷入这次反垄断调查的名单之中。(7月2日中国广播网)
  
  看到这则新闻,不由让人感慨:外国对中国提出反垄断调查,都是说来自中国的便宜货是低价倾销,用低廉的价格垄断了市场。洋奶粉到中国却恰恰相反,“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透露,从已经调查取得的证据材料看,被调查的乳粉企业存在对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价格控制行为,此举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削弱了品牌间的竞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一般说来,消费者青睐价廉物美的商品,中国人朴素的消费观念更是如此,廉价商品垄断市场是常态。奶粉是婴幼儿的口粮,对有些缺母乳的家庭是生活必需品。洋奶粉敢在中国市场上把价格越抬越高,难道真的是因为除了洋奶粉外就没有国产代替品了吗?按照市场规律,供小于求才会导致价格上涨,而垄断是违反市场规律。其实,正是由于有消费者的追捧,才让“洋奶粉”不太担心因涨价而流失客户。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档婴儿配方奶粉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0亿元左右。在这个利润相对丰厚的市场中,洋奶粉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掌握着九成左右的市场份额,定价的主动权也相对较大。
  
  洋奶粉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一方面是,奶粉大国对中国市场的深谋远虑,早在我国加入WTO谈判过程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奶业生产大国就盯上了中国市场。当年,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消费奶制品的习惯,洋奶粉便抢占先机;另一方面还是得归咎于国产奶粉不争气,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免检产品三鹿奶粉倒了,依然无法让国产奶粉严把质量观,问题奶粉事件还是接二连三地被曝光。如果能喝上国产放心奶源,奶爸奶妈也不会花大价钱舍近求远。
  
  今年1月1日起,我国对780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其中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关税从之前的20%下调到仅为5%。随着关税降低,洋奶粉的成本也应该降低,终端的零售价也应随着降低才对。没想到过去的这几个月,洋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均无降价,甚至还不断涨价。一位乳品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洋奶粉在中国实施的品牌战略就是高定价、大品牌,利用消费者不相信国货的心理,打造高品质形象以稳定高价位。越贵越值得信赖,便宜没好货,这样的品牌消费心理在奶粉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前,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60%,无疑说明让洋奶粉乘虚而入的“虚”是自己造成的恶果。
  
  让人担忧的是,发改委对洋奶粉进行反垄断调查,若要求洋奶粉降价来维护消费者权益,拥有价格优势的国产奶粉优势不明显甚至不存在了,降价后的洋奶粉说不定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如果垄断调查后对洋奶粉开出巨额罚单,那么羊毛出在羊身上,罚单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于是,要打破洋奶粉的垄断局面,用尽行政手段也未必有效。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树立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国货,方能打破垄断。
  
  文/普嘉

来源:红网

作者:普嘉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7/04/306408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