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傍晚,杭州暴雨水淹城,网友纷纷在网上晒出邀小伙伴杭州看海图。在看今年7月份昆明主城局部受淹,去年7月北京暴雨,诸多内陆城市饱受暴雨所引发的城市防洪防涝诟病,网友们的“到XXX来看海”虽属无奈,更加凸显了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忧虑。长沙洪涝,因为下井盖的原因致使一位年轻的姑娘为此付出了生命,而城市洪涝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财产损失、交通堵塞,搅和得人们苦不堪言。
在经受了暴雨洗礼的人们似乎醒悟了,倘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不重视防涝防洪,那让习惯了陆地生活的人们突然感受一下“水城威尼斯”的享受,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可谓让民众十分期待。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可仔细一琢磨,这意见似乎还真少点啥。提纲挈领式的意见原则性很强,对城市道路、桥梁、地下管网、电网、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政府投入以及科学规划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可真的下放到各个城市,却缺乏一定的细化标准,地方政府能把多少落到实处还有待考量。
10年也好,5年也罢,饱受诟病的各级政府手里也都有一张时间表,大秀期限有时并非自我施压,而是安抚民众,自欺欺人。今年推明年,明年换后年,前任推现任,现任怪前任,再加之盲目追求GDP,而忽视了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城市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可以说,城市排水防洪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既有旧账也有新账,既有对旧城区的修修补补式改造,也有对新城区科学规划式布置,既要下决心、下功夫,也要重规划、重投入。
当然,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并非是一张可随意涂鸦的白纸,更不可能半途而废,说换就换。就拿各地老城区下水管道的老化、沉积严重现象来说吧,今天想起要换根排水管道,市政部门说:换,于是就大肆开挖;明天想起要加根光缆、电线,市政部门:行,于是又翻挖。这种缝缝补补式改造不但加大了投入而且是重复开挖让民众怨声载道。再拿各地新城区的市政管网建设来说吧,由于城区开发缺乏科学规划,一些党政领导对市政管网不以为然,往往只注重地面上的东西而忽视了地下的东西,使得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排水防洪系统在暴雨面前败下阵来。
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巧治岷江,造就了都江堰的水利传奇。而几千年后生活中大都市的人们却被城市内涝给难住了,是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重视呢还是缺乏应有的科学知识?10年愿景,并非坐地空谈,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行动起来,切实把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彻底遏制城市内涝。
文/林君龙
来源:红网
作者:林君龙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