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心脏”压力大,首都“减负”不容缓

来源:红网 作者:马珊珊 编辑:艾伦 2013-12-22 00:04:33
时刻新闻
—分享—
  针对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问题,市人大代表李其军提出,北京应制定产业的负面清单,禁止低端产业进京。副市长陈刚表示,北京每年增加几十万人,须调整发展思路。(12月20日《新京报》)
  
  毫无疑问,北京是座大城市,也是中国的“心脏”。然而大城市并不意味着没有短板和挑战——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人口过多,这些“大城市病”严重困扰着北京,不断增加着“心脏”的负荷,因此治疗“大城市病”、纾解北京人口压力显得刻不容缓。
  
  “大城市病”并非只有北京一个“患者”,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特大城市或多或少都出现症状,也都进行了“治疗”,而治疗的方法就是“变单中心为多中心”。资料显示,伦敦在新城建设方面,提出“建设新城,打造大伦敦”的口号,法国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8个平衡性大城市来分解巴黎地区的人口压力。这些措施的选择,使得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人口产业合理转移,对于缓解大城市人口以及随之而来的交通、环境压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借鉴国际大城市的经验,北京的当务之急就是调整人口区域布局,或者说调整区域功能定位。要简化北京城市功能,保留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等功能,将医疗、教育和经济等部分功能向外转移,通过调整城市规划,积极促进人口按功能区域合理分布,着力缓解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聚带来的运行管理和资源环境压力。要充分发挥“环首都经济圈”的作用,加强与周边省市之间的协作,通过产业转移等形式,有效疏导北京人口压力。
  
  一个城市的人口转移是与该城市的产业经济密切相关的。北京要缓解人口压力,还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推进产业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走出一条“人口有进有出”的调控道路。要从与城市定位、人口结构相匹配的角度,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政策,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控制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
  
  政府应该加大吸引吸收力度,通过城市功能疏解、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促进人口有序迁移与合理分布,由市场“选择”人口结构。在低端产业或服务领域,政府也应该进行规划,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对低端产业和传统服务业要改造升级,在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
  
  北京提出:到2050年左右进入世界城市行列。然而,目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无疑是北京进军世界城市的“拦路虎”。可以说,缓解人口压力对于北京来说已经迫在眉睫,必须通过调整城市规划、产业导向、区域功能、人口分布等措施,与“大城市病”进行顽强的抗争。
  
  文/马珊珊

来源:红网

作者:马珊珊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2/22/323195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