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款和消费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沉重伤痛。往回看一年,那时公众和媒体呼唤的是舌尖上的腐败何时结束?一边是百姓高歌猛进,一边是胡吃海喝弥漫。而今,经历了中央重拳出击“腐败”、“大吃大喝”后,“严禁”、“整顿”相伴而生。在专项整治和宏观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公款消费饕餮盛宴终于有了止步的迹象,正在逐步回归理性,各方对公款消费也有了新的认识,相信这是大多数人心底最真实的感触。
作为平凡的人,虽然对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公款消费知之甚少,但暗藏猫腻的公款消费的确是党执政兴国的绊脚石。可喜的是,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反“四风”开始走近干部群众的生活,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许多干部从各种纷繁复杂应酬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物业、食品安全、教育医疗、婚姻家庭、“三农”问题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与群众贴得更近一些。
然而,对有权进行公款消费的人来说,他们也开始清醒过来:在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中,舌头永远是内外搅动的,嘴皮是上下张合的,从来就没有只吃肉不吐骨头的神话,乱吃乱喝也蕴含着风险。
对于餐饮服务业的如此“萧条”现象,正面的评价多于负面。过去公款消费呈现的种种乱象,是因为公款的“礼数”,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各种高压政策惩处打击下,即使有人想公款送礼,也没人敢从容笑纳。公款消费理性回归符合市场规律,是一种好现象,而广大的百姓对此更是不惜赞美之词。更重要的是,公款消费理性回归除了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送礼风,其产生的连锁反应,还使多年以来一直禁而不绝、难以治理的相关潜规则问题有了明显改观。
一顿小小的吃饭,从高档走向平民,从豪华回归朴实,其消费的理性回归不仅仅只是一个市场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生态的变化。我们有必要从餐饮服务业的变化,分析和总结反对浪费、反对奢侈的经验和教训,在引导人们理性消费的同时,从中发现反腐败的新方法。
公款消费是中国反腐倡廉的一个因子,平凡如你和我,自觉就在身边,百姓乐见公款消费理性回归产生的连锁反应,期待其产生更大的、可复制的蝴蝶效应。
文/泉浩
来源:红网
作者:泉浩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