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把大学生就业率当政绩又何妨

来源:红网 作者:周俊 编辑:艾伦 2014-03-12 00:03:31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聊起教育改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的性格展露:“当一个大学的校长,不同于在一个地方当官,校长的本质工作是治校,不能把学生的就业率当做政绩,而是要通过校长的治校、改革,回归教育培养人才的核心本质。”(3月11日《重庆晨报》)
  
  大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正如周校长接下来所谈到的,“大学的教育,不该‘唯就业’,就如同经济发展不能‘唯GDP’一样,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如果继续延伸下去,培养人才的目的自然是要造福于社会,只有能发挥社会功用的人才算是人才。按照这个逻辑,这就必然避不开就业的问题。
  
  在周校长看来,就业与人才之间显然是存在矛盾的,以此来说明大学不能“唯就业”。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周校长接连用了三个反问句:“单纯讲教育好,就业就好吗?谁敢担保,哈佛大学的学生到任何地方都能就业?你也不能说一个完全没读过书的人,就找不到工作?”这中间存在明显的悖论:首先,这涉嫌一个评判就业好坏的问题,如果单纯地把“好”理解为高工资、好待遇,教育好确实与就业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得到合适的工作的。其次,就业与工种是存在区别的,哈佛大学毕业生的确不能做任何工种,但这并不能否定名校毕业生在就业能力上、工种质量上会有明显优势,没读过书当然可以找到工作,但是与读过书的人相比,在工作能力上一定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就此而言,周校长的三个反问,并不能否决就业与教育的正相关性。
  
  当然,同周校长一样,我依然并且十分赞成大学的教育不能唯就业论,但是这里必须要区分的是,不唯就业论,并不意味着大学不用重视大学生的就业率。正如前文所言,培养人才最终还是要体现在社会功用上,体现在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的价值发挥上。从更功利的角度讲,如果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在就业中占得上风,至少是说明现在高校的培养体系是存在问题,说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是存在脱节的。
  
  现在的问题是,众多高校在市场竞争逻辑和功利主义思想的主导下,尤其是高校行政化体制始终未得到破题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唯就业色彩太过浓厚。凡事着眼于就业,从表面上看,确实是以学生为本,但是如果忘记了教育的初衷,只是过分地在就业技能上的“培训”,而忽略了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和修炼,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过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失去了大学培养人才最应追求的价值取向。
  
  更为让人担忧的是,在高校行政化体制下,追求看得见的政绩几乎成为高校主导者的必然追求,而就业率就是一个最夺目、也是最容易短时间出成绩的指标,于是,在这样的政绩思维主导下,就业率造假、逼迫学生低质量就业便成为必然,至于真实的就业率到底几何,至于学生们被迫选择的工作是不是真的符合学生的期望,已经在高校主导者的视野之外了。
  
  大学生的就业率始终是检验高校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把大学生就业率当政绩也无妨。当然,这需要真实的、且高质量的就业率。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对就业率的追求,而是要铲除不健康的就业率逻辑的土壤,建立正常、健康的人才培养体系。
  
  文/周俊

来源:红网

作者:周俊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3/12/329419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