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经描述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看到的却是“清明时节烟腾腾”。园林公墓自不必说,平时人迹稀少的山间小道,在清明前后也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花花绿绿的各种祭祀用品应有尽有,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出手更大方。做生意的更热情有加,极力推荐着各种新潮的祭品。这几天几乎凡是有墓地坟冢的地方都是烟雾缭绕,鞭炮声声,时不时更有救火车的刺耳尖叫声。
即便是在城里,高楼大厦街道宽阔也割不断人们的尽孝心情,不能到墓地点火,街道边、楼拐处都成了送烟火的好地方。就在清明前后的几天里,不说到处烟火缭绕造成了多大的环境污染,就是祭奠时用火不慎造成的山林火灾事故就不计其数。据相关部门统计,每年清明全社会用于祭品并烧掉的开销就达一百亿元左右,社会的大量资源都在虚无的祭祀中被付之一炬。这是一笔惊天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大自然特别是环境的摧残和折磨。
清明时节祭奠先人,为故去的人扫墓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也是我们的一种传统文化。这样一种习俗本来无可非议,但为了祭祀先人,表达一下心情,就要如此大肆焚烧物品,不仅浪费了巨额财富,更损害了环境,败坏了社会风气,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就不能再姑息迁就了。说到底,我们祭奠先人,缅怀恩情,充其量也就是为了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祭祀物品投入再大,焚烧的祭品再多,不管对先人还是我们活着的人,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既然知道这就是一种浪费,更贻害无穷,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用一种更文明的方式祭奠先人呢?
把祭奠的场地由墓地搬到家里,搬到网上,摆上小巧的更能够循环使用祭祀用品,默默的悼念一番,甚至把此时此刻的心情完整的记录下来,投递到“天堂信箱”,这不仅是最深情的纪念,更是最干净最纯洁最文明的祭奠方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把过去那种既浪费又乌烟瘴气的祭祀方式抛弃掉,用一种更高雅更文明的方式祭奠先人,这是我们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活着的人与九泉之下的先人们共同的愿望。
文/朱少华
来源:红网
作者:朱少华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