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忠诚的底色永不变

来源:红网 作者:乡声 编辑:艾伦 2014-04-10 22:57:53
时刻新闻
—分享—
  “蜗居在仅70平米的旧房子里,一生最贵的一套衣服700元”,你能将他与价值上亿元的火箭联系在一起吗?“在江南如画风景里长大的男儿,一头扎进戈壁沙漠26年,从未离开”,是否彻底颠覆了你长久以来对科学家的固有印象?
  
  近期,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推出的一档名为《绝对忠诚》的纪实栏目火了,不仅在电视屏幕上被人感叹,在网络空间也掀起了一股舆论风暴。镜头里那些在大漠深处默默坚守和奉献的科学家,他们的事迹震撼心灵,让人泪下。人们在惊讶、感动甚至不解之余不仅追问,是什么让他们有着这样坚守的信念,是什么让他们拥有这股执著的劲头?
  
  他们给出了共同答案:忠诚。他们的言语里、行动中无不闪现着忠诚的光芒,无不诠释着忠诚的时代内涵。“我觉得绝对忠诚就是,我可以把我自己的每一滴热血,每一个细胞奉献给这片热土、这份事业”,流露的是对事业的忠诚;“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流淌的是对国家民族的忠诚。
  
  回望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忠诚的信念始终是流淌在我们文化的血脉中,始终展现在民族的性格里。从屈原投江到岳飞精忠报国,从文天祥慷慨引颈到邓世昌为国捐躯,这些悲苍的身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从“雷锋精神”到“铁人精神”,从焦裕禄到孔繁森,这些奋斗的身躯是我们国家的长城。从古至今,忠诚始终在民族的精神薪火中绵延不灭,是历史与现实伟大的精神交汇点。
  
  然而,忠诚,又是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尤其是在思想多元、利益涌动的当今社会,似乎忠诚这个词语已离我们远去。这既体现在对成功的重新定义,又体现在道德法制面前的麻木不仁。一些人认为官大或钱多才是成功的惟一标准,一些人为了个人私利敢于罔顾道德和法律,一些人在浮华低俗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一谈国家就被嘲笑为“老土”,一讲奉献就被讽刺为“傻子”,一说忠诚就被认为是“搞笑”,这些嘲弄挖苦的语调,一度让我们遗失了忠诚的本来含义,找不到正向价值的真正方向。物质上我们日益富足充盈了,但是我们精神上的荒漠却越来越大。这不是这个时代应有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导向,更不是当前社会精神领土的全部。
  
  不管时代怎样变换,不论社会怎么发展,总有一些人始终保持价值的定力,他们是我们时代的真英雄。
  
  我们看到在大西北的狼心山下,有一万五千多名科研人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祖国的航天梦想,告别家乡、告别繁华,一头扎进了戈壁黄沙、苍鹰旷野的世界,一待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埋骨狼心山下,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看到人民书记杨善洲主动重回大亮山,辛勤耕耘20年,为人民留下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我们看到习总书记再到兰考,追思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全党发出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新号召,焦裕禄精神就像一面镜子长存各级干部的心中。从党的最高领导人对忠诚价值的推崇,到各级干部对服务群众精神的践行,再到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忠诚履职,这些都说明了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价值指向,这些都充分证明忠诚的内涵永不过时。
  
  被祖国需要是一种幸福。忠诚绝不是一个狭隘的词汇,也不仅仅局限于只忠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改革需要时,你能不能抛弃私利,勇于担当?在事业需要时,你能不能迎难而上,激情依旧?在群众期盼时,你能不能挺身而出,排忧解难?这些,都检验你的忠诚成色。忠诚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格。忠诚意味着对本职工作的不断坚守,忠诚意味着对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忠诚意味着对祖国的不变热爱。忠诚是每个社会公民价值行为的不变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老内涵,是一个民族精神长征的不倒旗帜。
  
  越是风云变幻,越需要始终如初;越是时代发展,越需要精神坚守;越是物质富足,越需要价值定力。让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营养铺散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忠诚融入到我们生命的角角落落,以忠诚国家、忠诚人民的画笔书写这个时代的新光荣。
  
  文/乡声

来源:红网

作者:乡声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4/10/332057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