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去“官气”易,接地气难

来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艾伦 2014-04-12 00:08:11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2月底,四川省彭山县下发“红头文件”,针对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官气”问题,施行“去官气”十不准。其中有“不准在出行中让他人提包包、端茶杯、开关车门”等,还有不准在居住小区耍霸道,拖欠物管费,乱停车等。(4月11日《华西都市报》)
  
  叉腰指着别人大呼小叫地说话、手捏牙签当街剔牙、爆粗口说脏话、往车窗外扔东西、衣冠不整、在居住小区耍霸道、乱停车……这些现象,稍微有些个人修养的人都不会做,不小心或无意中做了,过后自己都会觉得脸红。如果是小孩子这样做,一定会遭到父母的训斥。因为,这些行为对于文明社会的人来说,属于最基本的底线。
  
  至于让他人提包包、端茶杯、开关车门,以及做“甩手掌柜”、“原则领导”,更是有悖于一个官员的基本素养。按照现代政治伦理,以及官员们时时自称的说法,所谓官员,即是公仆,是为公众服务的“仆人”,可是,包让别人提、车门让别人开、茶杯让别人端,甚至连工作都“甩手”让别人做的官员,又怎么称得上是合格的“公仆”呢?
  
  既不能守住做普通人的底线,又不能守住做官员的底线,这样的官员实在不配做官。那么,他们身上的“官气”从何而来呢?
  
  究其思想根源,是因为一些官员虽然嘴里念着“公仆”二字,心里却从未真正想过要做公众的“仆人”,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人上人”。既然是“人上人”,当然要有人伺候才能显出自己高人一等。怎样才能让自己显得高人一等呢,这就需要“包让别人提、车门让别人开、茶杯让别人端”来衬托。
  
  换言之,诸多所谓的“官气”只是表象,“官气”现象背后其实是思想上的“官气”。彭山县列出的这些“官气”现象,确实是日常常见的,也是很多官员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的,甚至在某些官员身上还相当严重。将这些现象摆到明面上,本身就是对“官气”的贬抑,是一件好事。但是,作为现象的“官气”好消除,作为思想根源的“官气”消除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一些官员之所以有“官气”思想意识,是因为其身处产生这种意识的土壤。比如,他们敢于冲着老百姓大呼小叫,是因为老百姓无法决定他们的升迁去留,面对能够决定其升迁去留的上级官员,他们敢大呼小叫吗?下属或下级官员为其提包、开车门、端茶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能够决定下属和下级官员的升迁去留,一言可兴之,一言可废之,下属和下级官员不得不如此。只要这片土壤仍在,想让官员们真正地接地气就必定很难。
  
  去掉作为现象的“官气”易,去掉作为思想意识的“官气”难;去掉思想里的“官气”易,去掉产生“官气”的土壤难。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不能仅仅从现象入手,而要从思想根源入手,从产生“官气”的土壤入手,铲除相应的土壤,以消除相应的思想意识,从而消除相应的现象。
  
  文/张楠之

来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4/12/332148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