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清早,阳光还没照进山峰遮挡的沟谷里,新宁县委书记秦立军的车子就驶入了崀山景区。作为当地的县委书记,秦立军自己都记不清这是多少次上山“摸情况”了。不管崀山旅游,还是特色县域经济,想要发展“高端大气上档次”,就得带头蹲下去,多挨着土,听听群众怎么说。秦立军说,这才是真正的“大事”。(4月24日红网)
若对本期《书记去哪儿》新宁篇中的书记行踪,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则不难发现,新宁县委书记秦立军无非是“爬山、上路、钻小巷、逛田间”,与群众聊聊天,甚至还会“听听小巷居民说哪里少了路灯和消防栓”,专注关切群众生活中的“小事儿”。但这一触接“地气”,关心群众小事的“拉家常”,却在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也最根本的道理——群众利益无小事,桩桩件件总关情。
于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言,他们不仅仅有自己长远的生计规划,更有眼前亟待解决的“小事”或“小诉求”。孰轻孰重,如何掂量,这不仅能体现出执政者心中的尺度,更能反映出执政者的智慧。若较为辩证地来审视,所谓关乎群众生计规划的“大事”也是一件件“小事”所构成的,两者之间是一个统一的逻辑关系。显然,不解决好这些“小事”,又何以办成“大事”而赢得群众信任?
换一句话说,服务群众,应不弃微末。领导干部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时,务必求真务实,心系群众,不仅仅要立足于大局,看清问题的主流,更要着眼于细微之处。有时候,解决这些群众比较关心的“小事”,更易令群众所接受与认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这句蕴涵智慧的古话,道出的亦是此理。
我想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与拥戴的领导干部,他们首先也应当消除“只图虚名虚功”之形式主义,而是要将“群众利益无小事”做为自己的执政准则,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决“看得见的问题”,譬如多打一个电话,多跑一趟脚,多拉一次家常。因为对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不是在于领导干部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所谓“大事”,而是在于从细处着手,真正给人民群众带来多少实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细微处着手解决群众“小问题”,自然更能有效地将矛盾化解,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舆论空间。
当然,如何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小事”与关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的关系,这需要进行辩证的思考与权衡,切不可将两者割裂开来。因为坚持“以人为本”,细致入微地对待群众,解决好关乎群众实际生活的“小事”,让群众满意才是执政之根本,而“重大工程”则是科学合理地依据当地的资源现状进行,最终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在实施“重大工程”时,应当切实了解并最大限度地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争取人民群众以主人公的姿态来参与,齐心协力一起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总之,从人民群众的“小事”着手,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这一执政理念体现出宏大的民本情怀,更彰显出高度的执政智慧。正如秦立军所说,县委书记真正的“大事”就是认真听取群众的心声与“小事”。正当一天的行程即将结束时,“路过的居民认出了县委书记,赶过来问好”,这是不是一位县委书记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以百姓心为心的最好诠释呢?
文/王小杨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