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飘渺的香气”是一剂迷魂散

来源:红网 作者:张卫斌 编辑:刘艳秋 2014-05-19 00:05:15
时刻新闻
—分享—
  韩浩月在新华思客撰文《舌尖2不应减负道德教化的责任》,文章说,好的美食节目需要贴切的故事为辅佐,如同葱姜蒜花椒等辅料一样,好故事会让美食更加有味道,但故事不能成为一档美食纪录片的主要“食材”。韩文还认为,单单讲美食也好,在美食中融入故事也好,都别忘记“纯粹”二字,丢失了“纯粹”,如同最可口的饭菜失去缥缈的香气。
  
  文章一出,骂声如潮。网友认为,“道德说教,是必然要渗透一切的。”“好像我们中国人是猪,就会吃,什么都不关心。”“有些人就是要以消解中国精神显他们的见识,只看到美食那是饭桶,又流口水又流泪水有什么不好?”“如果把文化的根都忘记了,只被美食的外表吸引,而不了解它深处的内涵,是不是有点舍本逐末了?”
  
  网友们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毫无疑问,人类饮食的精髓是文化,如果剥离了文化谈“纯粹”的饮食,这和介绍猪饲料有什么区别呢?再者,道德教化无疑是艺术作品的主要功能之一,如果失去了这一功能,那还能称之为艺术吗?
  
  国人对饮食文化的研究博大精深,丝毫不逊色于世界上其它任何民族。央视推出的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美食介绍,而是巧妙地植入了中华饮食文化元素。人们看《舌尖》被美食诱惑流口水的同时,也被纪录片中的人物和故事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世上从来没有“纯粹”的美食。如果人类的舌尖没有了禁区,人们的道德必然裸奔。据《墨子》记载,“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大意是说,楚南之国有着特殊的习俗,谁家生了第一个孩子,必是先杀掉分吃。如果人肉鲜美,还要献给君王。君王吃的高兴了,就会大加赏赐。
  
  虎毒也不食子!把自己生的孩子吃掉,人类还能算人吗?
  
  如果说,把自己的孩子当食物有点极端,那么,披着美食的幌子,大肆杀戮的事例并不少。“什么都敢吃”也没有冤枉中国人。熊掌和猴脑曾经是美食,现在依然有人在偷偷摸摸的享用。至于捕杀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的报道,更是常常见诸报道。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在于有感情,讲道德,敬畏大自然。因为人类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很多“人类的朋友”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很多山珍海味也已经成为永久的记忆。
  
  艺术作品承载着社会教化的责任,《舌尖2》也不例外。韩浩月希望《舌尖2》剥离道德教化去讲“纯粹”的美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观点。事实上,韩浩月的观点有着相当大的市场。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显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如果一个民族集体沉迷于美食的“飘渺的香气”,那才是最危险的事情。
  
  文/张卫斌

来源:红网

作者:张卫斌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5/19/335297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